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需求、中国资金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失声。……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出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
C.文章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对中国的敌视 |
下表是我国某时期的国际邮件资费表(部分),从中可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邮件种类 |
计费单位(每10克) |
邮资(元) |
航空 |
亚洲各国 |
0.32 |
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 |
0.48 |
|
西欧各国(捷克转) |
0.48 |
|
西欧各国(香港转) |
0.80 |
|
其他各洲 |
0.80 |
A.香港已回归,成为中国与西欧交往的重要桥梁
B.改革开放前,中国没有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C.捷克已加入欧盟,成为中国往西欧各国邮件的中转地
D.新中国外交史上,苏联及东欧民主国家曾有特殊地位
它“利用‘冷战’的阴影,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划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融为一体”。这里的“它”是指()
A.铁幕演说 | B.杜鲁门主义 | C.马歇尔计划 | D.布雷顿森林体系 |
中共中央在一份文件中指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为此开展了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C.人民公社化运动 | D.“大跃进”运动 |
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立根据地的示意图。图中所示根据地开辟出现的背景是
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 |
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
C.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
D.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决战 |
1949年3月,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指出,取得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毛泽东提出这一观点的历史背景是
A.战略决战的时机成熟 |
B.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 |
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结束 |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