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利用原电池原理探究一定温度下(实验时实际的环境温度)使铁钝化的硝酸的最低浓度。
实验步骤如下:
①向两支具支试管中分别加入浓硝酸5.0mL(质量分数为65%,
密度为1.4g/mL)。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
②将铜丝和铁丝同时插入浓硝酸中,观察到灵敏电流计指针先指向铜丝,但又迅速反转(只需1—2s)指向铁丝一端。
③用盛有5.0mL蒸馏水的注射器向具支试管内加水,并注视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在指针恰好发生反转又指向铜丝时停止
实验,记录此时已注入的水的体积。
重复三次实验获得的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实验温度(℃) |
注入水的体积(mL) |
1 |
17.2 |
2.4 |
2 |
T1 |
2.5 |
3 |
T2 |
2.3 |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该装置中仪器a因其作用而称为 ;指针指向铁丝时,铁丝为 极(填“正”或“负”)
(2)65%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在未注水前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3)T1 T2(填“>”、“<”或“=”)
(4)在本实验温度下,使铁钝化的硝酸最低浓度为 %;利用本实验数据判断,若以45%的硝酸进行实验(不再注水),则电流表的指针应指向 电极(填“铁”或“铜”)
(5)该实验装置上的不足是 ,改进方法是 。
已知A、B、C、D、E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其中A原子核外有三个未成对电子;A与B可形成离子化合物B3A2;C元素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D原予核外的M层中有两对成对电子;E原子核外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其余各层电子均充满。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答题时,A、B、C、D、E用所对应的元素符号表示)
(1)E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A、B、C、D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2)B的氯化物的熔点远高于C的氯化物的熔点,理由是;
(3)A的最高价含氧酸根离子中,其中心原子采取杂化,D的低价氧化物分子的空间构型是。
(4)A、E形成某种化合物的晶胞结构如下图所示,则其化学式为;(每个球均表示1个原子)
用于金属焊接的某种焊条,其药皮由大理石、水泥、硅铁等配制而成。
(1)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Al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2)的原子的中子数为_________;
(3)Al3+与Yn-的电子数相同,Y所在族的各元素的氢化物的氢化物的水溶液均显酸性,则该族氢化物中沸点最低的是________。
(4)焊接过程中,药皮在高温下产生了熔渣和使金属不被氧化的气体,该气体是__________。
(5)经处理后的熔渣36.0g(仅含Fe2O3、Al2O3、SiO2),加入足量稀盐酸,分离得到11.0g固体;滤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分离得到21.4g固体;则此熔渣中Al2O3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_____。
下图中,A、B、C、D、E是单质,G、H、I、F是B、C、D、E分别和A形成的二元化合物。
已知:
①反应能放出大量的热,该反应曾应用于铁轨的焊接;
②I是一种常见的温室气体,它和可以发生反应:2E+I
2F+D,F中的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回答问题:
(1)①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合物Ⅰ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的空间构型是_________;
(3)1.6g G 溶于盐酸,得到的溶液与铜粉完全反应,计算至少所需铜粉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与过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后溶液与过量化合物Ⅰ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E在I中燃烧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雄黄(As4S4)和雌黄(As2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As2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S气体。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吸收。
(3)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As2S3+ 10H++ 10NO3—=2H3AsO4+ 3S+10NO2↑+ 2H2O若生成2mol 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 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选填编号)。
a.小于0.5 mol b.等于0.5 mol c.大于0.5mol d.无法确定
肉桂酸甲酯是常用于调制具有草莓、葡萄、樱桃、香子兰等香味的食用香精,它的分子式为C10H10O2。G为肉桂酸甲酯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所示(图中球与球之间连线表示单键、双键等)。
以芳香烃A为原料合成G的路线如下:
①化合物E中的官能团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②E→F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C→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