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怒江是我国尚待开发的最大的水电能源基地之一。图为规划中的梯级电站示意图,怒江规划开发河段长742千米,天然落差约1578米。但目前怒江水电开发计划备受争议。
材料二:据统计,目前怒江州海拔1500米以下的森林已荡然无存,1500米到2000米之间的植被也破坏严重。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
⑴ 根据材料分析,怒江水能资源丰富的原因
⑵ 为什么有人说“怒江人民不是在种粮食,而是在种灾难”?这里所说的“灾难”主要有哪些?
⑶ 你是否赞同怒江的水电开发计划,说出你的理由
【旅游地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开发古“丝绸之路”旅游是重要举措之一。下为古丝绸之路上“新疆孔雀河周边地区的地理环境示意图”。凑图,分析回答。
(1)关于图示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小明和小华产生了分歧。小明认为: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适合发展旅游业。小华却认为:发展旅游业会使该区域脆弱的环境雪上加霜,不适宜发展。你赞成谁的观点?请简要阐明理由。
(2)假设小明和同学暑期在老师的带领下去该地区旅游,你需提醒他们注意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
【自然灾害与防治】气象干旱是指某时段内,蒸发量和降水量的收支不平衡,水分支出大于水分收入而造成的水分短缺现象。2009年冬春我国北方多个省区遭受严重旱灾。结合右面“北方部分地区旱情分布图”,分析回答。
(1)指出严重旱情分布地的地形区名称以及受影响的农作物;并对比分析此时期黑、吉等东北地区旱灾相对较轻的自然原因。
(2)灾情报告是各级部门减灾的重要依据,不同灾种的灾情报告不同。若报告本次干旱的灾情,你认为可以列举哪些指标?(4分)
了解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环境,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读下面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太原市某年10月10~13日气象资料统计表
(1)判断该时段影响太原地区的天气系统,并指出在此天气系统影响下,太原地区容易产生的自然灾害。
(2)石家庄到太原之间修建的高速铁路,平均施工难度要比京沪高速铁路大很多。简要分析原因。
(3)2012年5月21日,国家发改委批准设立豫晋陕黄河金三角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包括河南省三门峡市,山西省运城市J临汾市,陕西雀渭南市,见图示阴影区域)。据悉,这是我国唯一跨省设立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江苏、上海等地的眼镜、皮具、模具、钻石机械、纺织、服装等生产企业已陆续转移至该地区生产和加工。说明产业转移对豫晋陕黄河金三角地区的经济意义。
(4)简要分析“黄河金三角区域”成为我国最大炼铝基地的有利区位条件。
流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自然地理系统,它以水系为纽带,将系统内各自然地理要素连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流域的开发过程中,资源利用发生了深刻变化,流域状况受到人类活动的强烈干扰。读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的相关图示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1)简要评价石羊河流域经济发展的不利自然条件。
(2)简析气候变化对该流域春小麦、玉米生产的影响。(2分)
(3)民勤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探究提高西瓜产量和质量的途径,分两组进行实验种植:A组直接在田里种植,B组在田里覆盖一层砾石后种植,即“压砂技术”。实验结果发现B组种植的西瓜产量和质量均高于A组。试从砾石覆盖对瓜田水、热、土条件的改变方面,帮助他们解释其中的原因。
(4)为了拯救民勤绿洲,民勤县政府制定并实施了“关闭部分机井、压缩农田面积、推广滴
灌技术、进行生态移民”的四大措施。简析实施这四大措施的主要目的。
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同的自然环境中人类活动也有差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影响和改变自然环境的能力大大提高,因此人类必须走人地关系和谐统一的道路。阅读下列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长江中游D湖及周边地区图
材料二 D湖沿岸某地的“1950年和2010年土地利用状况示意图”

(1)概述材料一图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2)湖陆风是指由于湖泊与陆地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风。请画出D湖区白天的湖陆风示意图,并简析该湖区湖陆风在每年7~8月份最为明显的主要原因。
(3)简析该地土地利用变化对湖泊及周围地区环境产生的影响。
(4)针对D湖区出现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治山必先造林”的治理思路。结合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谈谈你对这一治理思路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