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墨、法四家是先秦诸子学说的重要流派。下列语句中最符合道家思想的是
| A.兼相爱,交相利 | B.仁者爱人 |
| C.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 D.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 A.孔子 | B.董仲舒 | C.朱熹 | D.陆九渊 |
佛教主张出家,本有悖于孝亲的儒家伦理,但是东晋高僧慧远却提出了“忠孝之意,表于经文”的论断。这说明()
| A.佛教传入后出现本土化趋势 |
| B.儒佛两家思想主张相互对立 |
| C.佛教开始动摇儒家正统地位 |
| D.佛教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 |
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
|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
|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
|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
|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
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认为“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 道亦不变”,主张“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下列选项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宣扬的“君权神授”思想否定了王位世袭传统 |
| B.融合道家、法家和佛教思想丰富儒学 |
| C.强化君主集权的同时也主张限制君权 |
| D.新儒学从根本上唾弃“为政以德”的仁政思想 |
《汉书·董仲舒传》“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等记载,由此可知董仲舒的思想()
| A.强调“春秋大一统” | B.糅合了多学派思想 |
| C.趋向“三教合一” | D.背离了先秦传统儒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