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在网上搜索了一系列材料,对“国家收入的分配”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经过探究,该同学得出了三条结论:第一,我国的财政支出包括多种形式;第二,财政在我国发挥着巨大作用;第三,财政收入越多就越能发挥财政的巨大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对该同学得出的结论分别作出评价。(12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高科技电子设备产品附加值“微笑曲线”图
材料一美国一份题为《抓住苹果全球网络中的价值》的研究报告揭示了苹果公司产品全球供应链的价值分布:把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iPhone零部件生产分解到韩国及欧洲六个国家的九家企业,然后出口到中国进行组装,再由中国出口到美国进入苹果公司销售网络。在整个产业链中,苹果作为iPhone的创造者,拿到了利润的58.5%,而完成组装的中国工人只分得iPhone总价值的1.8%,这反映出高科技电子设备中创造者和制造者的差距。
材料二回顾过去十年的风雨历程,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如美国屡以中国长期保持对美国的巨额贸易顺差(出口>进口)为由,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以解决中国贸易失衡问题;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虽在上升,但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低,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少;缺乏核心技术和美元贬值使我国的经济安全受到威胁。
(1)分析图和材料一,概括出其中所蕴含的经济信息。
(2)结合图和材料一,从公司经营的角度,为我国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出谋献策。
(3)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谈谈我国应如何发展对外经济关系?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按照教育部的有关通知,各地应在2012年前出台异地高考相关方案细则。有人称,“要制定合理的高考门槛条件,必须建立起让公众参与博弈的决策机制。”“没有这样 的民主决策过程,由地方教育部门拍板制定的异地高考方案,很可能既得不到本地户籍人口的支持,也难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诉求,结果是两头不讨好。”
材料二 2012年6月,深圳乘客将装有折合人民币53785万元的行李箱遗忘在出租车上,梅州籍“最美的哥”李东英完璧归赵的新闻在微博中持续发醉,向社会传递了巨 大的“正能量”。“微时代”下,微博在问政、反腐、打拐、抗暴等方面的作用曰益凸显,然而在一些领域中的自发性、盲目性等缺陷也有所暴露。微博的管理者当进一步压缩谣言等负能量的存在空间,让微博在“释正减负”的格局中继续成长。
(1)结合材料一,从公民与政府关系的角度,谈谈如何防止政府决策“两头不讨好”。
(2)结合材料二,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利用微博等现代媒体传播“正能量”。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2年12月15曰至16曰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
注:①城填化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组织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平均城市化水平普遍超过70%。②我国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就会有1000万以上的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人口,能增加约1200亿元的消费需求。
材料二 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 要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格局,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城市群要科学布局,与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紧密衔接,与资源坏境承栽能力相适应,要把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重要任务抓实抓好。要把生态文明理念和原则全面融入城镇化全过程,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材料三十八届中央政治局2012年12月31日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c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领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改革开放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坚持全面改革,在各项改革协同配合中推进,要更加注重各项改 革的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信息?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我国“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和着力提髙城镇化质量”对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经济学意义。
(3)结合材料三,简述习总书记的讲话如何体现系统优化的方法?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发扬学术民主、艺术民主,为人民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材料二 党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表述是分别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进行的。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创新等有关知识,谈谈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2)运用意识的作用的相关观点,分析材料二。(13分)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党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尊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 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0一0年翻一番。全面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高人民的消费和生活水平,通过扩大内需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来带动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从而体现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材料三 2013年春节前,广东省委省政府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廉洁政府建设的要求,严格控制“三公消费”,责令各部门取消年夜饭和公费购置花卉等消费。同时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1)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分析建设“美丽中国”对个人消费、企业生产经营和国家发展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2)结合材料二,运用所学《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增加居民收入的意义。
(3)结合材料三,从公民的政治参与和政府的角度,谈谈如何让政府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