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十八大提出的海洋强国战略是认识上的一次飞跃。中国是一个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海域、1.8万公里海岸线的大国,然而受陆地中心文化的影响,几千年来海洋的重要性一直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当前提出“海洋强国”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海洋权事关经济,在资源紧缺的今天,有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无疑会受到重要关注;另一方面海洋权事关国家安全,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正千方百计地觊觎着本属别人的海洋,中国的海洋权益正受到空前的挑衅。
材料二:针对有关国家侵害我南海、东海海洋权益的问题,我国展开了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2012年4月以来,我国派出海监、渔政等政府公务船只、飞机对黄岩岛进行持续监管,并为我渔船、渔民提供管理和服务。自2012年9月我国宣布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后,海监、渔政船只、飞机连续在钓鱼岛海域开展全方位例行维权巡航,实现巡航常态化。
运用《政治生活》相关知识,说明我国维护海洋权益的正当性。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召开的第一次城镇化工作会议,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
材料一:在城镇化中要把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常住人口有序实现市民化作为首要任务。以下是新中国成立以来GDP和城镇化率情况:
注:城镇化率通常指一个地区常住于城镇的人口占该地区总人口的比例,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目前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达已到80%。
材料二:城镇化过程是一个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据有关专家预测,在我国,城镇化率每增加1个百分点,就意味着约有2000万农村人口进入城镇居住、生活、就学、就业。城镇化水平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可拉动GDP增长1.5到2个百分点。每增加一个城镇人口,可带动10万元左右的投资,一个城镇人口相当于3个农村人口的消费。城镇化还会刺激服务业的发展有利于调整第二、第三产业的比例关系。
(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现象,结合材料二分析推进城镇化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积极作用。
材料三: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提出,“要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要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慎砍树、不填湖、少拆房,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2)结合材料三说明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保留村庄原始风貌,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文化意义。
材料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和实践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深刻结论。“实干”从哲学上说可以是“实践”,也可以是“劳动”。“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要靠辛苦的劳动来创造”,唯有“实干”方能兴业兴邦,益民、益天下。
(1)根据材料一,从《生活与哲学》的角度,说明“实干”的重要性。
材料二:中国是历经几千年的泱泱大国,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准。华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在如今飞速发展的中国是起进一步的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百余年来,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与耻辱“陪绑”,饱受质疑、非难、批判与否定。百余年后,我们应当对此进行深刻反省,以理性、缜密、宏阔的视角检视中华文化并确立其历史责任,实现真实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我们如何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材料一:某校高三(1)班学生围绕“市场和政府的关系”主题,收集了相关信息,并展开讨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信息1 “中粮集团”成立于1952年,原本履行国家赋予的专业化经营和行业性管理的双重职责,1999年以来进行了改制和重组,成为了一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性企业。经过10余年发展,该集团成为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进出口公司和实力雄厚的食品生产商,享誉国际粮油食品市场,被《财富》杂志列为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信息2 2008年8月1日起施行的《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很重要的一部法律。该法的施行,有利于我国制定和实施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竞争规则,建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
信息3 2014年1月16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公布并施行《关于我省执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数额标准的意见》,明确江苏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具体执行标准。自2011年5月1日至2013年12月,有47名“老赖”因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信息4 2013年9月25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修订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目录,以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产业升级,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的介入,转变政府作用,提高管理效能,让社会投资活力有效迸发。
(1)结合上述信息,运用《经济生活》知识,分析应如何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来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
材料二:教育话题是历年两会热门话题之一。它关乎国计民生,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近些年来,国家对教育公平看得重、抓得紧,解决了一批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但客观来看,事关教育公平的诸多难题仍有待进一步求解。如何进一步破解教育公平问题,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公平难题,人们期待两会代表委员们的真知灼见。
(2)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国家推进教育公平的依据。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丝绸之路,犹如一条彩带,将古代亚洲、欧洲甚至非洲的文化联结在一起。中国的四大发明、养蚕丝织技术以及丝绸品、茶叶、瓷器等,通过丝绸之路传送到亚洲、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同时,中外商人通过丝绸之路,将中亚的骏马、葡萄,印度的佛教、音乐、医药,西亚的乐器、金银制作技术、天文学、数学等输入中国。
材料二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那夫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希望通过发展“五通”,即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从中国、中亚到西亚及欧洲的区城大合作,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这一构想得到了中亚各国领导人一致赞赏,表示愿意积极推动、早日实现这一造福沿路各国人民的壮美愿景。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分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文化价值。
被誉为“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机”的中国珠算与韩国泡菜、日本和食一同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引起人们对中国“非遗”保护现状的反思。相比较韩国泡菜和日本和食,有着5000年文明史的中国可申遗项目可谓资源丰富、品质优良。但是我国在非遗项目的包装和文化内涵的发掘上做得还很不到位,有人甚至借申遗大搞所谓的产业开发,破坏了中国“非遗”的形象。
结合材料,从“文化传承与创新”的角度,谈谈如何才能使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放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