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提 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提琴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卡尔。”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那里。”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释道,“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可这是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呀。”我说。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亲偶然朝陈列柜顶上瞟了一眼。“琴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
父亲显得很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母亲高兴起来,显得很满意。“此外,”我继续说道,“那样的话,如果发生了什么事我需要钱用,你们就用不着为我担心了。这就像我拥有了一个装得满满的钱匣子,是这样吗,爸爸?”
“是这样,玛丽,是这样的。”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小说第二段为下文哪些情节提供了依据?请具体说明。
文中画线的两处,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复杂的心理?
⑴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
⑵父亲一面回答,一面避开了我的目光。
请概括“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小说第一段说:“它已成为某种象征。”请结合全文,说说“象征”一词蕴含的丰富内涵。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病毒是微生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最简单的生命形态。由于它的结构简单和常常去踪迹难寻,所以是生命世界中迄今发现得最少,也是人类最难驾驭的一类。同时,因为病毒的结构比其他类群的生物要简单,在生物技术不断取得重要进展的当代,它成为了解生命和改造生命的得力工具。当人类战胜了大多数细菌和真菌病害之后,对人类、家畜和植物危害最严重,而且最难控制的就是各种病毒。
病毒侵入生物机体后是否引发疾病,取决于病毒的致病力和寄主的抵抗力。从整个机体或从群体水平看,病毒感染的流行病特征和致病机理与细菌感染和原生动物感染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从分子生物水平看,病毒的致病特征与它们差别很大。病毒对动物的致病机理表现在三个方面,即细胞损伤、持续性感染和细胞转化。
损伤细胞是病毒建立侵染的第一步,病毒通过它的特异性产物影响细胞或细
胞的调节,使细胞出现严重的生化变化,甚至导致细胞的死亡。在小RNA病毒、疱疹病毒和痘病毒感染中,它们转译所形成的早期蛋白质能抑制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随后又抑制DNA的合成。腺病毒的衣壳蛋白对细胞有毒性作用,但不杀死细胞。此外,病毒感染细胞最显著的形态变化是内含体的形成。在某些被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可以用光显微镜观察到的一种小型结构,叫做内含体。根据病毒的不同,细胞中内含体的数量、大小、形态、存在部位等均有所不同。
细胞损伤和死亡是动物机体出现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的重要原因。例如呼吸道病毒引起粘膜上皮的坏死脱落,导致炎症和咳嗽;口蹄疫病毒侵犯粘膜和皮肤上皮细胞,引起水泡和糜烂等。然而,细胞损伤并不都是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在某些病毒感染中,可能是机体免疫反应的结果。在许多慢性病毒血症中,病毒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复合物,在抗原过剩的条件下积聚在肾小球和血管壁上,引起严重的肾小球炎和血管炎。病毒还直接或间接损伤血管壁而导致循环系统紊乱,出现水肿、缺氧、出血或梗塞,甚至组织坏死,如猪瘟、新城疫、恶性卡他热等。
动物被病毒感染后一般产生免疫反应,借以消灭入侵的病毒,并保护寄主免受再次感染。然而有时病毒长期持续存在于感染动物体内几个月甚至几年而不显示临床症状。这种被感染的人、畜禽若被引入易感群,便会引起疫病的暴发,对病毒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反转录病毒和朊病毒所致疾病的潜伏期极长,疾病发展缓慢,但一般都会导致被感染人畜死亡。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艾滋病就是由反转录病毒感染所致。
下列对“病毒”的解说,最准确的一项是()

A.病毒是生命形态最简单,人类发现最少的重要微生物。
B.病毒是结构简单,踪迹难寻,迄今为止人类最难以控制的生物。
C.病毒是能帮助人类了解生命,改造生命结构的最简单的生物体。
D.病毒是迄今为止对人类、家畜和植物危害最严重的生物体。

下列解说,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内含体的形成,表明病毒已经感染细胞,而由于病毒的不同,细胞中内含体的数量、大小、形态以及存在的部位都不相同。
B.病毒感染中转译形成的早期蛋白质能抑制细胞RNA和蛋白质的合成,进而抑制DNA的合成,致使细胞出现严重的生化变化。
C.细胞损伤是由病毒直接作用产生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粘膜上皮坏死脱落,发生炎症、咳嗽,以及肾小球炎、血管炎的形成就是证明。
D.病毒与免疫球蛋白形成复合物,在抗原过剩条件下积聚在肾小球和血管壁上,是许多慢性病毒血症的共同特征。

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目前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是病毒而不再是细菌和真菌病害,因此控制并消灭病毒也就成为人类战胜疾病的最关键任务和最终目标。
B.病毒侵入动物机体是否引发疾病,取决于病毒的致病力和寄主的抵抗力,所以提高我们自身机体抵抗力,减弱病毒致病力应该是抵抗疾病的关键。
C.动物被病毒感染后一般会产生免疫反应,消灭病毒,进而保护机体避免再受感染,因而能导致病毒长期存在于体内而不会发病。
D.目前危害人类健康的大敌艾滋病是由反转录病毒感染引起的,因此,对人类说,反转录病毒是目前具有最大危险的病毒。

马背民族文化
红柯
日本人对马背民族可谓情有独钟,先有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去日本的传说,后有江上波夫的《骑马民族国家》。江上波夫认为:日本民族是由亚洲大陆草原民族入侵日本,征服土著倭人而形成的。两种观点其实质是一样的,那就是马背民族所具有的强悍凶猛和勇敢。
秦王吞六国统一海内,其势如日中天,便梦想他的帝千秋万代永不衰竭。他寻求长生不老药,既希望自身生命永垂不朽,也希望他的帝国永垂不朽。秦本身是由西北荒原的羌族部落兴起的,得夷狄之力而勇冠群雄。可以推想,徐福带去的三千秦地男女意味着什么。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徐福确实是找长生不老药去了,他没有骗秦始皇;皇帝的帝国一定要灭亡,那就把他的威风带到海外去吧。秦亡了,它的赫赫军威一半埋在地下,陪伴他们伟大的皇帝,另一半被徐福带到异国。中原地界不再有一丝一毫秦王的气息。
秦王和他的帝国是为史家所忌讳的,是暴戾的象征,一旦提及,总以虎狼相称,好象与文质彬彬的中华无缘。中原人一直把胡人称为狼种,胡人国王也就是狼主。胡人也认为自己是野狼所生,他们崇拜狼的凶猛与强悍,万里荒漠,狼是生命的一种象征,是一种力和阳刚之美。猛士荆轲的匕首太短了,他虽然有天下第一剑的美名,可他的天下只限于黄河下游一带;过了潼关,连杀人不眨眼的秦舞阳都吓得尿裤子,你可以推想六国的军队,在秦国虎狼之师面前是如何颤栗如何发抖的。白起王翦的长剑轻轻一挥,就是斩首八万二十万。在中原人眼里这未免过于残酷,在西戎之地的胡人来说,这却是一种生命的奇观,六国之师怎能不败呢?秦王朝所信奉的法家之术成了历朝皇帝驾驭臣民的帝王术,皇帝们是不信儒家那套的。外儒家内法家的二元文化,其结果便是宫廷政治的残酷和全民文化的虚伪。秦王朝真正的勇猛和强悍则后继无人。日本人的幸运就在于:他们得到了秦朝最健康最有生机的部分,“遣唐使”来中国时大唐正处兴盛时期,绝无腐败的气息,更无污染的可能。当中国腐朽不堪的时候,他们已经毛丰羽满,开始以倭寇入侵,继而西化改革,始终处于主动求新的状态。按江上波夫的高见,日本民族不但融合秦人唐人的文化,也融入亚洲大陆草原民族的精悍之血,其强悍刚烈就可想而知了。他们对儒学的吸收也很高明;只学王阳明的王学,不学朱熹那一套。朱熹二程这些宋朝哲学家,其学说的精髓是把狼变成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王阳明的学说关键在“格其心之物”,在个人意志、心学方面便很容易与武士的道行融为一体。他所在的明王朝依然崇尚朱熹那一套,明与宋如出一辙,一样的繁荣又一样的糜烂。
马背民族所鄙视的软弱胆小懒惰,在中原文化传统中往往是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人们走向成功不是因为勇猛和才干,往往是因为平庸,一位拙劣的骑手,是不喜欢他的坐骑成为骏马的,一个软弱的民族,一个血气不足的民族,你不能光指望他长个子。(1139个字)
文章第二段写道,“可以推想,徐福带去的三千秦地男女意味着什么。从另一种意义上讲,徐福确实是找长生不老药去了,他没有骗秦始皇。”请根据文意回答。
(1)徐福带去的三千秦地男女意味着什么?
答:
(2)这里的“长生不老药”指的是什么?
答:
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猛士荆轲的匕首太短了,他虽然有天下第一剑的美名,可他的天下只限于黄河下游一带。
答:

(2)朱熹二程这些宋朝哲学家,其学说的精髓是把狼变成羊,正好喂蒙古人的马队。
答:

文章在最后一段中说:“马背民族所鄙视的软弱胆小懒惰,在中原文化传统中往往是一种深孚众望的美德。”请联系上下文,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答:


下列对原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这篇文章视角独特,通过剖析日本和中国在民族文化的渊源和嬗变,从而揭示了民族兴衰的原因。
B.作者认为,日本民族兴起的关键在于对秦人唐人文化特别是儒学的合理吸收,而中国在历史上的衰落,最主要的原因是统治者不信儒学而实行外儒学内法家的二元文化政策。
C.对于秦王和他的帝国作者作了辨证的分析,既指出了其暴戾残酷的一面,也肯定和赞颂了其勇猛强悍的一面。
D.本文有着很强的反思色彩,有对马背民族文化的由衷赞美,也有对中原文化传统的深刻批判,但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寄寓着热切的期望。

E. 这篇文章通过古今中外的纵横向比较揭示主题,思路开阔,行文恣肆,一气呵成,让人读后心潮澎湃,但也生出一些淡淡的忧虑。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共四题,12分)
人与生物圈计划中国有,世界其他国家也有,目的是寻求同一个答案。为什么人
在享受自己获得的和创造的财富时会时时受到大自然的种种惩罚?因为人类在土壤侵蚀、沙漠化、滥伐森林、越来越多的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所导致的生态系统退化中,已经意识到能登月球、造核武器的人类,还没有真正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也许正是这个缘故,联合国针对全球日益严峻的人口、资源和环境的挑战,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为宗旨的人与生物圈计划,格外受到世界各国的拥护和支持,这项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地科研项目,有数万人参加了有关的培训活动。
作为该计划理事国之一的中国,自1972年参加起就抱着极大的热情。国务院于1978年正式批准成立了相应的计划组织实施机构——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全国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批准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人与生物圈计划已经成为跨地域、跨国界联系百余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运用生态学方法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已经是为生物圈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学科、多领域依据的窗口。
在我国长白山实施的温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计划,可以说是这种纽带和窗口的一个缩影。
中国吉林省长白山,有个面积为20多公顷的林区,植被没有受到太大的干扰,从山岩裸露、白雪皑皑的山巅,到针阔混交、林木遮天的山岭,十分明显的植被垂直带变化,没有夹杂人为的痕迹,是大自然创造的一个完整的东北亚山地生态系统。这里没有森林病虫害,众多的物种以最佳的形式和谐协调地生存。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正好成为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地。各国专家希望从欧亚大陆北半部山地生态系统典范的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得到启示,以查清欧美“森林死亡”的原因,制定有效的控制对策,中国专家希望通过研究优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生产力,揭开大自然更多的秘密,以寻找适合中国国情的林业之路。中外专家的希望,便成为国际间合作和交流的基础。
第一段中“秘密”一词具体指的是()

A.指人类为什么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B.指人类获得和创造了财富还会受到惩罚的原因。
C.指人类应怎样在维持生态平衡的同时来获得发展。
D.指人类搞经济建设怎样才能和环境相适应。

关于“人与生物圈计划”,下列说明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松散的政府间科学计划,旨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这个计划自1971年开始实施以来,已经在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了数千个实施科研项目和有数万人参加的活动。
C.中国,作为该计划的理事国,自从加入起就热衷于此计划的实施。1978年成立了UIY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迄今有37个有关项目列入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6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
D.这个计划已经成为专家学者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纽带和为生物圈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多方面依据的窗口。

文中说到人与生物圈计划,它的根本目的是()

A.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
B.促进生产和经济的迅速发展。
C.寻找并揭开人与生物圈之间的秘密。
D.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提供更有利的条件。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人与生物圈计划有益于国际交流,有益于生物圈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B.长白山优化森林结构也许是欧洲病态森林最佳参照模式。
C.人与生物圈计划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确有重大作用。
D.中国人与生物圈计划在行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透视金融危机下的“民生”信号(有删节)
12月9日,国家统计局与新华社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了“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结果。从一组组数字、一句句话语中,传递出金融危机下的众多“民生”信号。
来势汹汹的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经济增速放缓、出口下滑、就业锐减……面对金融危机的惊涛骇浪,去年11月中央果断出台扩内需、保增长的一揽子计划。一年来,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共克时艰,奋力推动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半数以上的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对百姓个体和家人的影响比较小。”在“2009年百姓经济生活调查”中,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受新华社委托进行的基础性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金融危机给我国经济整体带来多方面影响,但对城市百姓整体影响较小。
对每个个体来说,可谓“各有各难念的经”。新华社31个省(区、市)分社围绕城乡百姓经济生活热点进行的入户或拦截访问调查显示,城市居民认为金融危机对个人和家庭生活方面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对买房、求职、就业、投资理财影响相对较大。
调查显示,有53.5%的受访者在投资理财方面受到影响,其中以自由职业者、下岗、待业人员或个人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受访城市居民居多。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有三成的受访者“投资变得更为谨慎”。
在“一揽子计划”的作用下,国内市场从今年2月份达到阶段性低点之后,二季度开始逐步走稳,三季度以来逐月加快。同时,今年以来,农村市场增幅长期低于城市的现象开始改变,1月至10月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8%,高于城市增速0.8个百分点。
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是这样一组数据:2009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用于“三农”支出7161.4亿元,增加1205.9亿元,增长20.2%。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普遍认为金融危机对自己生活影响不大,但也有部分农民感到工作难找,生活压力大。过去一年中,36.6%的农村受访者表示家庭收入有所增加,31.1%的家庭收入有所减少。
农民感觉到“价格提高了”的,主要是柴油价格和化肥价格。同时,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最主要因素,是“两个价格”——国家的粮食价格和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
金融危机中农民工返乡曾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促使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主要是客观因素。七成受访农村居民认为主要是“企业减产、停产、倒闭裁员”。
相对于城市居民,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农村居民对金融危机有所了解,但对我国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所知不多。不过,半数以上农民对家电下乡给予好评;国家的粮食直补发放基本到位;半数以上的农民认为从农机补贴中得到了较大实惠。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家电下乡产品的热销有利于促进农村消费。截至11月23日,全国已累计销售下乡家电3061万件,实现销售额560亿元。
党中央、国务院实施一揽子计划以来,有效地应对了国际金融危机,对此,百姓印象深刻。在受访者看来,政府出台的一系政策,具有明显的正面效应。国家统计局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基础性调查显示,30.1%的受访者认为一系列政策措施有效增加了消费,18.7%的受访者表示“确实享受到了国家四万亿元投资的好处”,对于15.6%受访者来说,这些措施增强了投资股票或基金的信心,也增加了收入。
新华社的访问调查显示,“家电以旧换新”、扩大汽车消费、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等应对金融危机的各项措施,得到受访者认可的比例均超八成。调整和振兴重点产业、增加中西部投资,协调区域发展等方面,在效果上甚至得到了超过九成的受访城市居民认可。
依据调查,金融危机对农村有哪些影响?
答:
调查中主要反映了哪些民生信号?
答:
国家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应对金融危机?
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头发(有删节)
这个夏天热得有些早了。
在我还没怎么喘过气来时,公司就宣布破产了。受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公司苦撑了半多,终于还是支持不下去了,老板已经看不到了,追债的人天天在公司门口堵他。
财务面无表情地走向我们,喊了我的名字,然后递给我一叠薄薄的纸币。我知道,这是老板破产后力所能及拿的最后一点钱了。我数也没数,把钱揉成一团,就离开了那里。
迎接我的,将会是一场异常艰难的旅程。街上有点热,我的头发上都是汗水,我都不想去擦。我回到了我的出租屋,我是这个城市的外来人,没有根基,如同一团浮萍一样,肆意地漂流。我猛地擦了把汗。离房租到期还有一个星期了。身上的钱是远远不够交租金的。
我拿出了一大叠最新的报纸,我翻找着上面的招聘启示,我很仔细地看着报纸的每一个字眼,甚至于中缝位置那小小的地方我也不放过。可看下来,似乎并没有适合我的工作。这次金融危机对这个城市的影响比我想像中的大得多。往日一整版一整版的应聘启示,而今只剩零零星星一小块一小块了。我有些热,我的头发确实长了点,把我的头遮得严严实实。早在一个多月前就该去理发了,可我没钱。公司早在3个月前就不发工资了,每月只给了点最基本的生活费。
电风扇开着,吹出来也是阵阵的热风,让我更觉得热。我出了门。坐以待毙不是我的性格。我跑了很多路,希望能在大街上找到适合我的工作。可跑了一条又一条的马路,除了在火辣辣地太阳下跑出满头满脸的汗,其他就什么都没有了。
我连着跑了三天。我花掉了身上那叠薄薄的钱的一半,那点钱根本不够我在这个城市的生活。回到出租屋时,我有些绝望了。我不知道,我的下一步该干什么。
夏日的夜依然异常燥热,一丝风也没有。我从出租屋往楼下看时,就远远看到那一间杂货店,店门口人头攒动着。我知道那店,店主的经营很有一套,生意一直很不错。
一个念头忽然跳了出来。于是我下了楼,径直跑了过去。店主是个50多岁的老头子。这家店一直要开到很晚,晚到街上已经没有了行人。我在杂货店转了一圈。第二天,我又转了一圈。连着转了两天,那家店在什么位置放什么东西,我早已了然于胸。我的心里慢慢有底了。
那个晚上,我看好了时间下去。我已经整理好我所有的包袱。我随时都可以离开这个城市。我下楼时,老头正准备着打烊,见我来了,居然笑着告诉我,正想找你呢。你可就来了。我愣了。手甚至有些颤抖。他知道我会来?那……我忙看向门外,没警察啊。我的手不自觉地按到腰间那冰凉的物体上。
老头却自顾自地说,其实啊,我这几天看你都闲着没事,整天在这里那里地瞎转悠。你看啊,我老了,这里生意又不错,一个人还真忙不过来。所以,我想请你来这里干活,你看……
我彻底蒙了,找我干活?我一吃惊,腰间那刺眼的光亮在一声刺耳的“咣当”声中轻轻滑落在地。老头却没看见般,只是问我,你看,我一个月给你二千,每天工作10小时。每星期给你一天加班,明天就开始上班,你看行吗?
那,我问,那你能先预支给我500块钱吗?
可以啊。老头说话间就打开了那熟悉的钱柜,点了500块钱就递给我。
我想不到老头这么爽快,看着那钱,我竟不知道该不该去接了。
老头突然深深地看了我一眼,说,小伙子,人没钱不可怕,可怕的是没了自由丢了命啊。老头的话有些意味深长。
我猛然一惊,半天没回过神。老头看了看墙上挂的钟,说小伙子,赶紧拿着吧。拿完,帮我一起拉外面的闸门。我老了,有时候真是拉不动了。
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帮老头一起拉下了那重重的闸门。
我回了出租屋。
就在刚才,我向老头请了半天的假。
明天一早,我要去理一个发。
请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答:
文中的画线语句如何理解?
答:
小说的主题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分析。
答: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