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表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乌鲁木齐、库车与东北地区的长春、沈阳比较表,判断各题。
站名 |
北纬 |
东经 |
海拔(米) |
年较差 (℃) |
平均气温(℃) |
||
1月 |
7月 |
年 |
|||||
乌鲁木齐 |
43º54′ |
87º28′ |
653.5 |
40.9 |
–15.2 |
25.7 |
7.3 |
长春 |
43º54′ |
125º13′ |
236.8 |
36.9 |
–16.9 |
22.7 |
4.9 |
库车 |
41º43′ |
82º57′ |
1 099.0 |
33.9 |
– 8.1 |
25.8 |
11.5 |
沈阳 |
41º46′ |
123º26′ |
41.6 |
37.2 |
–12.7 |
24.5 |
7.8 |
据表可知,西北地区的气温与东北地区的气温比较( )
A.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高 | B.全年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
C.夏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 D.冬季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气温低 |
造成两个地区气温不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纬度的差异 | B.海拔高度的差异 |
C.日照时数和地形类型的不同 | D.太阳高度角的不同 |
乌鲁木齐比长春气温年较差大的主要原因是( )
A.气候的大陆性强 | B.气候的海洋性强 | C.海拔比较高 | D.海拔比较低 |
下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完成下列问题。
1.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
A. | 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 | B. | 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 |
C. | 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 | D. | 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 |
2.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 | 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 | B. | 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 |
C. | 城市"热岛"效应增强 | D. | 生物多样性增加 |
下图为25°N-32°N之间某区域遥感影像。完成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主要的陆地自然带是()
A. | 荒漠带 | B. | 热带草原带 |
C. | 热带雨林带 | D. |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
2.图示地区有世界重要的海上交通贸易通道。该通道便捷地连接了()
A. | 北美东岸与西欧 | B. | 东亚与南亚 |
C. | 北美东岸与西岸 | D. | 西欧与南亚 |
下图示意我国某自然区主要名山垂直带谱。完成下列各题。该区域( )
A.景观呈现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风力作用微弱,以流水作用为主 |
C.年降水量自东向西呈递减趋势 |
D.地形以山地为主,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
关于该区域各山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山东西坡带谱差异的形成基础是热量 |
B.②山北坡为阳坡,基带上限高于南坡 |
C.③山东坡为东南季风的迎风坡 |
D.该区域缺少冰雪带是因为纬度过高 |
读贺兰山东麓等高线图及其洪积扇纵剖面图,关于图中等高线弯曲方向及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高处凸出,下游向低处凸出;上游以河流侵蚀为主,下游以河流堆积为主 |
B.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高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侵蚀地貌 |
C.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下游都向低处凸出,为典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
D.以出山口为界,河流上游向低处凸出,下游向高处凸出;上游以河流堆积为主,下游以河流侵蚀为主 |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该地的几次主要地质作用,按发生时间的先后顺序依次是( )
A.褶皱、断层P2、断层P1 | B.断层P1、断层P2、褶皱 |
C.断层P2、断层P1、褶皱 | D.褶皱、断层P1、断层P2 |
据图判断c岩层在断层P2右侧缺失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A.被a、b岩层覆盖 | B.没有该岩层的沉积 |
C.抬升以后遭外力侵蚀 | D.下陷侵入d、e岩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