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存在的第119号元素,有人称“类钫”,据周期表结构及元素性质变化趋势,有关“类钫”的预测说法正确的是:
| A.“类钫”在化合物中呈+1价; | B.“类钫”属过渡元素,具有放射性; |
| C.“类钫”单质的密度小于1g/cm3; | D.“类钫”单质有较高的熔点。 |
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含有Fe 3+的溶液:Na+、SCN-、Cl-、I- |
| B.含有大量NO3-的溶液:H+、Fe2+、Cl-、SO42- |
| C.常温下,pH=12的溶液:K+、Cl-、SO32-、SiO32- |
| D.c(H+)=0.1 mol·L-1的溶液:Na+、NH4+、SO42-、S2O32-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CO2和CH4都是温室气体 |
| B.NO2和SO2都是形成酸雨的气体 |
| C.汽油和花生油的主要成份都是油脂 |
| D.毛发和蚕丝的主要成份都是蛋白质 |
一种新型酸性乙醇电池用磺酸类质子作溶剂,比甲醇电池效率高出32倍,电池反应式为C2H5OH + 3O2 =" 2" CO2 + 3H2O,电池构造如下图。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电过程中,电源内部的H+从正极区向负极区迁移 |
| B.通入乙醇的电极是负极 |
C.该电池的正极反应为:4H+ + O2 + 4 = 2H2O |
| D.用该电池做为电源,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NaCl的水溶液时,每消耗0.2 mol C2H5OH,阳极产生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为26.88 L |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 )
图1图2图3图4
|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
| B.图2表示0.1000 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 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
|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饱和溶液 |
| D.图4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v正 > v逆 |
25℃时,若体积Va、PH=a的某一元强酸溶液与体积Vb、pH=b的某一元强碱溶液混合,恰好中和,且已知Va<Vb,a=0.5b,a的取值范围是()
| A.7/2<a<14/3 | B.7<a<14 | C.3<a<5 | D.9/2<a<15/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