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丘是15世纪生活在西班牙的一位绅士。在他生活的时代,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 )
A.读《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的富庶非常艳羡 |
B.西班牙的亨利王子组织人对非洲西海岸进行了探险 |
C.里斯本的居民聚集在港口,热情地欢迎远航回来的哥伦布 |
D.在他小时候,一两黄金能买一两胡椒;在他老年的时候,十两黄金才能买一两胡椒 |
1896年,英商在杭州合法设厂的依据有
①“片面最惠国待遇”的规定 ②领事裁判权的规定
③《马关条约》的有关规定④《辛丑条约》的有关规定
A.①②③④ | B.①③ | C.②④ | D.②③ |
某历史网站上有一段文摘:“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一般的树只要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文中缺漏的两处和动摇“树墩”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共的成立 |
C.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 | D.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成立 |
社会转型时期矛盾错综复杂,许多思想家反对专制、暴政,主张“民本”。下列人物中持这一思想主张的有: ①韩非子 ②孟子 ③黄宗羲 ④伏尔泰
A.①②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辜鸿铭说:“自咸同以来,经粤匪扰乱,(清廷)内虚外感,纷至迭乘,如一丛病之躯,儿难著手,当时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效……”。材料中的“时髦”指的是( )
A.巩固清朝的统治 | B.倡导中西医结合 |
C.学习西方的技艺 | D.学习西方的政治 |
1743年旅居山东聊城的山西和陕西客商集资兴建了山陕会馆,作为祭神灵(关公)、联桑梓(故乡)的重要场所。由此可见( )
①山陕商人逐渐成为一股政治力量 ②晋商注重乡谊联络
③晋商崇尚诚信和忠义④晋商汇兑、存款放款场所奢华
A.②③ | B.①④ | C.①②③ | D.②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