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1952年到1956年我国国民经济中公、私成分变化》表,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和意义是
| 所有制性质 |
经济成分 |
1952年 |
1956年 |
|||
| 公有制经济 |
国营经济 |
19.1% |
32.2% |
|||
| 合作社经济 |
1.5% |
53.4% |
||||
| 公私合营经济 |
0.7% |
7.3% |
||||
| 私有经济 |
资本主义经济 |
6.9% |
0% |
|||
| 个体经济 |
71.8% |
7.1%
|
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确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你应帮他选择
|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
|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钱 |
| C.火药在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 |
|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提出“亡国”和“亡天下”的论断,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针对的是“私天下”的君主专制②是早期启蒙精神中的“民权”意识
③成为近代民族意识觉醒的思想来源④反映了知识分子对文化存续的关注
| A.①③④ | B.③④ |
| C.①②③ | D.①② |
赵轶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维度》写到:“黄氏(黄宗羲)之” 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同)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尺度。”材料认为黄宗羲的思想
| A.继承儒家民本思想 |
| B.继承并发展儒家思想 |
| C.具有现代民本思想 |
| D.儒家思想与现代民本思想结合 |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
|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
|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
|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这种现象最早是在
| A.春秋战国 | B.唐朝 |
| C.隋朝 | D.汉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