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历史档案馆文档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A.国共党内合作方式的要求 |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
| C.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 D.国民党迫于国内和平的压力 |
马克垚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唐宋时期的国家体制可称之为中央集权的君主制……中央政府的首脑为宰相,宰相有很大的权力,和皇帝讨论军国大事,人事任免,甚至皇位继承等问题,并做出决定。”由此判断在唐宋时期最有可能的是()
| A.虚君实相,实行君主立宪制 |
| B.宰相成为国家的实际决策者 |
| C.皇权和相权的矛盾尤为突出 |
| D.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缺一不可 |
“历史不仅是指过去的事实本身,更是指人们对过去事实的有意识、有选择的记录。而对于历史的专门性研究,就是历史学,它不仅包括历史本身,还应该包括在历史事实的基础上研究和总结历史发展的规律,以及总结研究历史的方法和理论。”依据该观点,历史学的最大价值在于()
| A.丰富知识、提高学养、厚积薄发 |
| B.回首往事、以古为师、传承文化 |
| C.以史为鉴、服务现实、开创未来 |
| D.借鉴古人、启发思维、开阔视野 |
著名历史学家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一书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期。”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
①与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功探索
③摆脱共产国际“左”倾错误的干扰
④根据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②③④ |
1926年,国民政府的北伐出师宣言中称:“吴贼所资为号召者,厥(其)为‘讨赤’夫;‘讨赤’乃······破坏世界革命联合阵线之口号也!”这里的对“吴贼”的认识()
| A.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 B.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
| C.不利于国共合作 | D.忽视了封建军阀的反动性 |
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93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弊。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 A.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业 | B.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
| C.金融业形势发生变化 |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