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下列同新中国外交政策相关的图片,这些图片表明

图1 毛泽东会见斯大林 图2 毛泽东会见尼克松 图3 邓小平会见戈尔巴乔夫
A.中国政府始终贯彻同美苏和平共处的政策![]() |
B.外交政策要根据国际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 |
C.冷战时期美国和苏 联在战略上都需要中国 |
| D.中国政府对外始终奉行不结盟的外交政策 |
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
前世界银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记者讲述到,“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 B.确定了市场经济的改革目标 |
| C.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 D.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
《1957~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其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
|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
|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
| D.“大跃进”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
与1952年相比,1957年我国生产资料的生产增长210%,消费资料的生产增长83%,重工业生产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35.5%提高到45%。这说明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 A.工业结构得到了改善 | B.国家基本实现工业化 |
| C.工农业生产比例协调 | D.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 |
图反映了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某一经济状况,对图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抗战胜利后政府获得大量经济赔偿 |
| B.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刺激了货币发行 |
| C.货币大量增发给民族工业巨大压力 |
| D.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中国货币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