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麓先生说:“时代变了,道光帝浑然不觉,结果脚随之跟入新时代,而头脑却依旧留在旧时代。在专制社会中,旨意决定一切。道光帝由此断送了机会。”对这段话最好的理解是
A.中国社会历史悠久、结构牢固 | B.皇权专制延缓中国近代化历程 |
C.自给自足心态滋生封闭保守观念 | D.封建自然经济是君主专制的基础 |
《史记·楚世家》记载:(春秋时期)“(楚庄王)八年,伐陆军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周定王使王孙满劳楚王。楚王问鼎小大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
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和创设行省制的朝代分别是()
A.秦朝和唐朝 | B.秦朝和隋朝 | C.秦朝和元朝 | D.唐朝和元朝 |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这表现在 ( )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
有位学者感叹:竟然有儒者固守旧说,不了解社会变化,仍将工商业看成末流,并有压抑工商业的主张。他认为工业原本就受到古代圣王肯定,商业又能帮助生产者流通物品,二者都是根本。他这种思想主要针对
A.战国,战乱频仍,经济倒退,才会提倡工商以改善民生 |
B.魏晋,庄园经济妨碍商业活动,有识之士提出改善意见 |
C.隋唐,胡商络绎来华,垄断市场,激起民间的反商情结 |
D.明清,工商业虽然发达,仍有士人对工商业者怀有成见 |
中国古代的某一宗教,其经典不少是学习、模仿,甚至借用其他宗教经典的内容而成。《玉清经本地品》就是一例,如:品中述及元始天尊的十戒,第一戒,不得违弃父母师长,反逆不孝;第二戒,戒杀生。这个例子反映了
A.反映古代中国各种思想的融合 | B.佛教取道教经典为本,增添儒家观念 |
C.道教取儒家经典为本,增添佛教观念 | D.佛教取儒家经典为本,增添道教观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