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B.国家资本主义的推行 |
|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D.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
17世纪的中国出现了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三大著名思想家,18世纪的法国则涌现出了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等举世闻名的大启蒙思想家。中法两国思想家在思想上的共同点是
| A.倡导理性主义,批判愚昧和迷信 |
| B.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 C.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
| D.变革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 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
|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
|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
孟子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对以上三种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
| B.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
| C.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轻视 |
| D.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 | 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
|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 | D.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 |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汉代从昭宣以下的历任宰相,几乎全是读书人……完全是因其是一读书知识分子而获入仕途。”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有
①官僚政治体系的确立②考试为主的选官制度实行
③儒学地位的明显提高④文官做相便于限制其权力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