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篇:积极应对,战胜危机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日渐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改革后,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成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材料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实现了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
请回答:①前三则材料中的国家改革前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②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大胆、持久试验”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是什么?
③材料三中匈牙利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材料四中使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①图示一中两大集团形成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②图示二、三中反法西斯同盟与北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美苏在图示二、三中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图示三中两大集团的形成导致哪一国际格局的正式形成,该国际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感悟和平发展
维护和平、谋求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20世纪上半期,人类经历了战争与和平的抉择。
(1)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日法西斯荼毒生灵,惨无人道,极大地阻碍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法西斯的暴行。
(2)为了世界的安宁,热爱和平的国家和人民作了大量努力。根据表格提示,填充空缺内容。
20世纪下半期以来,人类迎来了和平与发展的良机。
(3)30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举世瞩目,除了党和国家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外,还归功于中国较好地利用了哪些有利的外部条件?
国际政治环境:____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趋势:__________________
科技推动力量:第三次科技革命
(4)关于战争、和平、发展的关系,小刚同学提出了如下观点
战争孕育和平,和平带来战争;和平保障发展,发展促进和平。
关于“鼎”的来历及作用:自从有了“禹铸九鼎”的传说,鼎就从一般的炊具发展为传国重器。国灭则鼎迁,九鼎先后迁徙于阳城、亳(bó)京、镐(hào)京。历商至周。都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定鼎”。2008年12月11日,为纪念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由胡锦涛总书记亲笔题写鼎名的“民族团结宝鼎”赠鼎仪式在广西南宁隆重举行。
探究并回答:
(1)从材料中可看出鼎是什么的象征?
(2)材料中鼎的迁徙说明了什么?
(3)当今中央政府向广西壮族自治区赠送“民族团结宝鼎”有什么深刻的意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学术思想繁荣,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材料二如图
墨子孟子庄子韩非子
(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创立什么学派?其思想的核心是什么?
(2)孔子的弟子把他的言行整理成一本什么书?
(3)材料二图中的人是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以下是他们的核心思想,请对号入座,把他们的名字填在括号里。
①主张互爱互利,反对不义战争;()
②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主张以法治国()
③认为人不能战胜自然,对现实人生采取乐天安命的态度;()
④民为贵,君为轻,主张实行“仁政”;()
(4)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每个人都有发挥自己政见的权利,如果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你会学习哪家的思想?为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方红,太阳升……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的大救星。
——《东方红》
材料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 ……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
——《春天的故事》
材料三:……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继往开来的领路人,带领我们走进新时代,高举旗帜开创未来……
——《走进新时代》
(1)材料一歌颂的“大救星”是谁?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哪次会议上确立了他的领导地位?
(2)材料二中的“老人”是谁?“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又是哪一事件?
(3)材料三中的“旗帜”是指什么?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还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材料二:这部1804年正式实施的《民法典》,明确规定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法典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在19世纪前期,法典起到了打击欧洲封建势力,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的作用。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材料三:1933年6月16日美国颁布了一部法律,内容包括三方面: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主之间的关系。二是由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由国家举办公共工程以增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购买力。
材料四:第四部宪法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总结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经验,并吸收了国际经验,……。它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请回答:
⑴材料一中的文件是由哪一机构颁布?其目的是什么?在当时起到了什么作用?
⑵材料二中的这部法典是由谁主持制订的?材料中认为这部法典颁布后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中提到的“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的合法性”是延续了法国历史上哪一部文献的精神?
⑶材料三中“一部法律”是指哪一法律文件?从材料中能看出这部法律有何特点?
⑷材料四提到的“第四部宪法”是哪一年颁布的?分析材料,说一说它具有什么样的地位?请你写出一部直接维护初中生利益的法律。
⑸综合上述材料,你能从中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