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世界,是一个既充满希望,又遍布危机的世界,让我们回眸人类曾经的危机与战争,促进世界繁荣与发展,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第一篇:积极应对,战胜危机
材料一:1920年~1921年,苏俄遭遇大旱灾,许多人死于饥饿。1921年2月,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为此,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
材料二:面对“大萧条”现状,罗斯福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材料三:二战后,东欧和亚洲的一系列国家由于照搬苏联模式,其弊端日渐显露出来,改革势在必行。……匈牙利从1968年起在全国推行全面经济体制改革。主要是把国家的计划管理和商品生产,市场调节有机的结合起来……实行改革后,20世纪70年代的匈牙利成了“东欧消费者的天堂”。
材料四: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实现了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
请回答:①前三则材料中的国家改革前面临的相同境况是什么?
②为解决材料一中的危机,新兴的苏维埃俄国采取了什么措施?材料二中富兰克林·罗斯福所说的“大胆、持久试验”的历史事件的核心是什么?
③材料三中匈牙利改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材料四中使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转折点是什么?
第二篇:反对战争,呼唤和平
①图示一中两大集团形成的目的是什么?造成了什么样的后果?
②图示二、三中反法西斯同盟与北约的目的分别是什么?美苏在图示二、三中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③图示三中两大集团的形成导致哪一国际格局的正式形成,该国际格局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考察中国历史,我们可以发现,改革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战国时期,新兴地主为确立统治地位,维护自己的利益,打着富国强兵的旗号,先后在各国掀起变法活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秦国的商鞅变法。
(1)简述商鞅变法的内容?
(2)该事件起到什么历史作用?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由分立趋向统一的春秋战国时期,造就了孔子、老子等一大批杰出的思想家,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术思想繁荣。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思想家是孔子。
(1)指出孔子创立的学派及其思想核心。
(2)古时候儿童入学堂都要先拜孔子,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4)请列举出三个学派及其代表人物?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唱出了中华大家庭的民族情谊。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发展历程中,有统一也有分裂,但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结合相关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汉族是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的前身叫什么?
(2)我国是亚非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谁建立的什么朝代?(3分)
阅读下列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请回答:
(1)上述诗句出自于哪位诗人的哪部作品?
(2)这部作品是采用什么诗歌体裁创作的?
(3)阅读了上述诗句后,你有什么感想?
识图辩史
图一图二
请回答:
(1)以上两幅图片分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故事?
(2)这两则历史故事分别出现在什么历史事件中?
(3)这两则历史故事给你在为人处事方面有什么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