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100多年前的某个10月24日,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外出购物时顿感一身轻松,不需要携带任何东西,因为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可舒施尼做梦也没有想到,到塑料袋百岁“诞辰”纪念日时,它竟然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
塑料袋“糟糕”,是因为它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处理这些白色垃圾很多时候都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据科学家测试,塑料袋埋在地里需要200年以上才能腐烂,并且严重污染土壤;而焚烧所产生的有害烟尘和有毒气体,同样会造成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形象的比喻,说如果把人们每年使用的塑料袋覆盖在地球表面,足以使地球穿上好几件“白色外衣”。一时间,“远离塑料袋”“拒用塑料袋”“禁用塑料袋”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事实上,要在短时间内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是不现实的。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工业包装膜、商品包装袋(膜)用后较干净,应作为主要回收利用对象,分类收集再生利用,这在国内外都已有许多成功经验。而对于那些量大、分散、脏乱、难于收集或再生利用经济效益甚微的一次性塑料包装袋,则应该使用可降解塑料生产。
然而环保意识不是一夜之间就能树立的,一方面,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另一方面,许多消费者认为,塑料袋是免费赠送的,不花钱的东西不用白不用。针对这种情况,1989年7月起,美国近半数的州实施了《塑料袋禁用法》,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印度马哈拉施特拉邦禁用厚度不到20微米的塑料袋,并控制生产这种塑料袋的原料。意大利则实行《塑料袋课税法》。
这些法律的推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以爱尔兰为例,自从征收塑料袋税之后,全国塑料袋的使用量降低了90%。与此同时,各国都加强了对可降解塑料包装材料的研制,并加大了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舒施尼那项“最糟糕的发明”将以一种全新的形式继续为人类造福。塑料袋被评为20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不属于其根本原因的一项是
| A.发明了塑料袋以后,商店、菜场都备有免费的塑料袋,使用过于普及。 | 
| B.塑料袋大多是用不可降解和再生的材料生产的,造成的白色垃圾难以处理。 | 
| C.处理塑料袋造成的白色垃圾,一般只能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但挖土填埋污染土壤,高温焚烧污染大气环境。 | 
|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的塑料袋,虽轻便结实,但造成了环境污染。 | 
对待这项“最糟糕的发明”的积极态度,不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控制使用量,加大开发塑料回收利用技术的力度。 | 
| B.禁止所有不能分解和还原处理的食品塑料包装袋上市。 | 
| C.加强宣传,树立环保意识,完全禁止使用塑料袋。 | 
| D.依靠科技进步,加强对可降解塑料袋包装材料的研制。 | 
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不准确的一项
| A.用挖土填埋或高温焚烧处理白色污染,都不是万全之策,仍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污染环境的问题。 | 
| B.塑料袋像臭豆腐一样闻起来“臭”,吃起来“香”。“臭”,是因为它是免费赠送的;“香”因为它的确有它的便利之处。 | 
| C.有些国家利用法律来治理塑料污染,取得了一定成效;积极的态度是依靠科技进步,即采用回收利用和降解相结合的办法去解决。 | 
| D.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一百多年后被评为“最糟糕的发明”,是因为人们意识到了它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 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 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毫、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赇:贿赂。对文中划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 
|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 
|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 
|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 
|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 
|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2) 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
  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践祚:帝王即位。 | 
| B.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规过:规劝有错之人。 | 
| C.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推毂:推荐,推举。 | 
| D.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宣慰:宣旨慰问。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休烈性情忠诚,机敏聪明。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以后,他曾巧妙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 
|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 
|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 
| D.代宗即位,鉴别官员的名望品德,于休烈受到宰相元载称赞,于是被授为右散骑常侍,虽然仍兼管修撰国史,但是因为有功,直接进升为东海郡公。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
  (2)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于休烈一生除了为官清廉、淡泊名利外,还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林运使墓志铭
  杨万里
  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
  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① 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置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
  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②,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③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
  注释:①猘zhì,狂犬,猛犬。②祠禄,官名。宋制,大臣罢职,令管理道教宫观,以示优礼,无职事,但借名食俸,谓之“祠禄”。③闑,niè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檄:檄文 | 
| B.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更:赔偿 | 
| C.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赒:救济 | 
| D.有旨趣公入奏趣:催促 | 
下面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君将哀而生之乎 | 
| B.敛兵于漳以戍焉有言于丞相者曰 | 
| C.使贼而张,州且不保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 
| D.公尽捐以俾民欲以客往赴秦军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
  (2)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请简要概括林运使为官有哪些优秀的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石麒,字宝摩,号虞求,嘉兴人。天启壬戌进士,授工部主事。御史黄尊素坐忤魏忠贤,下狱。石麒为尽力,忠贤怒,诬以赃私,削其籍。崇祯中,起官南京,历十二年,始入为通政司,升刑部侍郎、署部事。时帝以刑威驭下,法官引律大抵深文①;石麒多所平反。寻进尚书,论诛兵部尚书陈新甲。后有熊、姜之狱,卒以执法去位。
  江南立国,起右都御吏,未至,改吏部尚书。再疏力辞,举郑三俊自代,不允。乃入朝,即奏陈省庶官、慎破格、行久任、重名器、严起废、明保举、交堂廉七事,皆褒纳之。石麒方以进贤退奸为任,而马士英、阮大铖植党树私,货贿公行,权倾中外;石麒时以祖宗之法裁之。士英欲得侯封,讽司礼监韩赞周入言之,请加恩定策,五等延世。石麒奏曰:“世宗以外藩入继,将封辅臣伯爵,而杨廷和、蒋冕谦不受。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士英恶之,凡所上考选,少所称可。
  先是,御史刘宗周秉公甄别,拟庄元辰等十三人为科道,士英庇其私人,更易殆半。御史黄耳鼎、陆朗有物议,石麒以例出之;朗急贿阉人内侍留用。石麒愤甚,因发朗内通之罪;朗恚诋石麒,石麒遂称焱乞休。无何,耳鼎亦两疏劾石麒,士英助之。石麒益愤,因力请罢斥,卒引疾去。去后以登极恩,加太子太保。
  明年南都亡,石麒移居嘉兴城外,扁舟水宿。及城守将破,至城下呼曰:“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时闰六月二十七日也。僧真实藏之柜中,逾二旬始殓,颜色如生。仆祖敏、李升从死。闽中唐王立,谥“忠襄”。
  石麒立朝刚方清介,值权奸用事,郁郁不得志。中贵田成辈纳赂请属,皆拒不应,且疏劾之。其博闻强识,尤长于国家典制。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节选自《南疆逸史》,有删改)
  【注】深文:引用法律过于严苛。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 
| B.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 
| C.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 
| D.今国耻未雪/诸臣遽列土自荣/不愧廷和等耶/且俟海内清晏之后议之/未晚 |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启,是明朝皇帝的年号,下文的崇祯也是明朝皇帝的年号。 | 
| B.出,指罢黜官职,与“罢、除、夺、左迁”等词一样都是罢免官职的词。 | 
| C.旬,是计时间的单位,在这里,一旬是指十天,二旬就是指二十天。在我国古代,一旬还可以指十岁或十二年。 | 
| D.谥,也称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改任吏部尚书后,徐石麒向皇帝陈奏了有关官吏考核任用的七件事,都被皇帝采纳了。 | 
| B.徐石麒死后,真实和尚把他的尸身藏在柜子中,二十天后入殓,面色还和活着一样,很有传奇色彩。 | 
| C.马士英上疏向皇帝讨要封赐,徐石麒坚决反对,认为在这个时候这样做很不合适,因而被马士英怀恨在心。 | 
| D.徐石麒博闻强识,明晓典律,爱人荐贤,为官清正刚直,却因奸臣当道,屡遭排挤打击。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大臣,不可野死,当与城俱。”复入居城中,朝服自缢死。
  (2)性乐易爱人,与人言移日不倦。下吏寒士有才者,汲引不遗余力。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王汉忠,字希杰,徐州彭城人。少豪荡,有膂力,形质魁岸,善骑射。节帅高继冲欲召至帐下,汉不往。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即位,补殿前指挥使,累迁内殿直都知。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刘继元降,以所部安抚城中。师还,改殿前左班指挥使,三迁右班都虞候、领涿州刺史。雍熙中,改马步军都军头。端拱初,出为宾州团练使,历冀、贝二州部署,徙天雄军。二年,入为侍卫马军都虞候、领洮州观察使、高阳关副都部署。契丹南侵,汉忠合诸军击败之,斩馘甚众。真宗即位,自中山召归。俄复出为高阳关都部署,进领威塞军节度。成平三年,又为泾原、环庆两路都部署兼安抚使,迁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改镇、定、高阳关都部署、三路都排阵使。契丹掠中山,汉忠率诸将阵于野,契丹遁,追斩甚众,获其贵将。加殿前副都指挥使,改领保静军节度。五年,罢西面经略使,命汉忠为邻宁、环庆两路都部署,李允正、宋沆为钤辖,领戍兵二万五千人,委汉忠分道控制。数月召还,坐违诏无功,责为左屯卫上将军、出知襄州,常奉外增岁给钱二百万。未上道,暴得疾卒。赠太尉,以其长子内殿崇班从吉为阁门祗候,次子从政、从益为左右侍禁。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故所部无益。性刚果,不务小节,轻财乐施。好读书,颇能诗,喜儒士,待宾佐有礼,名称甚茂,以是自矜尚,群帅不悦。(节选自《宋史·王汉忠传》)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 
| B.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 
| C.因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 
| D.园殴杀里中少年/遂亡/经宿复苏/其父遣人追及于萧县/汉忠不肯还/西至京师/太宗在藩邸/召见/奇其材/力置左右/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位指开始做帝王或诸侯,可以指自己打下的江山,也可以是继承位子。 | 
| B.刺史是古代官职名,其职权在不同的时期不完全相同,在这里仅是虚衔。 | 
| C.端拱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是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比如雍熙。 | 
| D.赠,这里是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加封官爵,而受封的官员往往非正常死亡。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汉忠身材出众,年少豪放不羁。他膂力甚强,身形魁梧高大,面对高继冲的征召,他却不肯前往应召,最后因为斗殴杀人而跑到京城。 | 
| B.王汉忠作战勇敢,得到皇帝赏识。他在攻打太原的战斗中,受伤不下火线,受到太宗皇帝的赏识,皇上将其由内殿直都知升为东西班指挥使。 | 
| C.王汉忠受到重任,英勇抗击契丹。他在两次抗击契丹入侵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杀敌甚多,并在第二次战斗中,活捉了契丹地位显要的将领。 | 
| D.王汉忠爱好读书,军队纪律严明,他爱好读书,喜欢读书人,并且还能作诗,但是因为对待将士们要求严格,所以将领们都不太喜欢他。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从征太原,先登,流矢中眸,战益急,上壮之,迁东西班指挥使。
 (2)汉忠有识略,军政甚肃,每行师,诘旦,必行香祝日:“愿军民无犯吾令,违者一毫不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