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数百言,脱口辄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 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
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章邱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自是外户不闭。
知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书其全失、多寡为殿最。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加直龙图阁、知福州。南剑将乐盗廖恩既赦罪出降,余众溃复合,阴相结附,旁连数州,尤桀者呼之不至,居人慑恐。巩以计罗致之,继自归者二百辈。福多佛寺,僧利其富饶,争欲为主守,赇 请公行。巩俾其徒相推择,识诸籍,以次补之。授帖于府庭,却其私谢,以绝左右徼求之弊。福州无职田,岁鬻园蔬收其直,自入常三四十万。巩日:“太守与民争利,可乎?”罢之。后至者亦不复取也。徙明、毫、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拜中书舍人。甫数月,丁母艰去。又数月而卒,年六十五。巩为文章,上下驰骋,愈出而愈工。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注]①常平:官仓名。②赇:贿赂。对文中划曲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B.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C.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D.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辇/所购金帛随之/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 |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嘉祐二年进士第”中“第”指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进士”是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
B.古代任命或调任官职的词语很多,“拜中书舍人”指“授予中书舍人一职”,“徙明、毫、沧三州”指“调任明州、毫州、沧州知州”。 |
C.“丁母艰”是指母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当事人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舍。 |
D.“六经”指六部儒家经典著作,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部先秦古籍。它们是《论语》、《诗经》、《尚书》、《礼记》、《乐经》、《周易》。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巩机敏强识,年少有才。数百字的文章,他读完就能脱口成诵;十二岁试着写成《六论》,言辞奇伟,由此声名闻于四方。 |
B.曾巩治理有方,善抓根本。掌管齐州时,以铲除奸盗作为根本任务,既调动百姓参与,又善待自首的盗贼,于是州内安定。 |
C.曾巩爱护百姓,不谋私利。朝廷征伐安南时,他事先做好供应军队的准备,不扰民;做福州知州时,他不许官府与民争利。 |
D.曾巩面对灾情,处理得法。遇荒灾时他估计仓储不足救济,劝富人就近卖粮给灾民;江西大疫,他命县镇、驿站备药待需。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
(2) 本原“六经”,斟酌于司马迁、韩愈,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闼:门 |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意:料想 |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游:交游 |
D.家人发箧视之。发:打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B.因与普计下太原。不如因而厚遇之。 |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既自以心为形役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帆山子传
(清)袁枚
真州有逸人曰帆山子,姓员,名燉,字周南。帆山子,其别号也。性逋宕不羁。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尝曰:“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或下一令曰:途遇被妹,平视者笞,受笞者必多;又下一令曰:归家能殴兄妹者赏,受赏者必少。何也?一情中所有,一情中所无也。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其持论快彻,大率类是。余每至邗江,必招与俱。帆山知余之好之也,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尤长于说往事,叙先贤遗迹。凡可喜可愕,可嗢噱①绝倒者,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尽态极妍。
身短而髯,圆面。终身布衣,家无担石,气象充充然,不类贫者。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几上罗列图书、珮环。椭狡零星,手自摹拭。见美男子则惵然意下,目往而足欲随,或尤之,笑曰:“吾何与哉?《易》称‘见金夫②,不有躬’,圣人诏我矣。”其风趣如此。
论曰:庄子有“人貌而天”之说,帆山子真气盎然,盖纯乎天者也。年七十四而终。闻临终预知死期,奉其祖父木主埋先人垅中,而以所玩器物尽贻朋好,拱手而逝。自称无方之民。其信然矣。其挚友江吟香素敦风义,有友五人,哀其无后,每逢寒食,辄具鸡黍纸钱。设位,祀之于江上之延生佛舍。帆山,其一也。盖即宋玉“招魂”、圣人“于我殡”之义。呜呼,仁哉!
(选自《袁枚全集》,有删改)
注:①嗢噱(Wà jué):笑谈,笑话。②金夫:有钱有势的男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持论快彻彻:透彻 |
B.叙先贤遗迹遗迹:留下踪迹 |
C.圣人诏我矣诏:教导 |
D.自称无方之民无方:不行礼义 |
下列句子中,全都体现帆山子性格“不羁”的一组是(3分)
①汉儒泥器而忘道,宋儒舍情以言性,皆误也②扼腕而谈,汩汩如倾河
③腾其口抑扬而高下之④逡巡有耻,遇人无机心
⑤居常不系袜,或戴道士冠,挂尘尾⑥椭狡零星,手自摹拭
A.①②④ | B.①③⑤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帆山子看来,命令人在路上不直视美貌女子,或者回到家里殴打自己的兄妹,都是不合人的性情的。 |
B.帆山子见到美男子就心慌意乱,眼睛盯着而脚像要跟着,他却风趣幽默地解释说自己合乎圣人之道。 |
C.帆山子有仁爱之心,有五个朋友,故而在他死后,他的好朋友江吟香每逢寒食节就会在寺庙中设灵位祭祀他。 |
D.帆山子是一位隐士,为人豪放不羁而又自尊自爱,谈吐、举止都显示出他是—个“真气盎然”的人。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读经书悉通晓,卒不为先儒所囿。
(2)善为学者,务究大义而顺人情以设教。
(3)假馆某某家,偶有不可于意,色斯举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马伶者,金陵梨园部也。金陵为明之留都,社稷百官皆在,而又当太平盛时,人易为乐。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趾相错①也。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而其最著者二:曰兴化部,曰华林部。
一日,新安贾合两部为大会,遍征金陵之贵客文人,与夫妖姬静女,莫不毕集。列兴化于东肆,华林于西肆。两肆皆奏《鸣凤》②,所谓椒山先生者③。迨半奏,引商刻羽,抗坠疾徐,并称善也。当两相国论河套④,而西肆之扮严嵩相国者曰李伶,东肆则马伶。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未几更进,则东肆不复能终曲。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马伶者,金陵之善歌者也。既去,而兴化部又不肯辄以易之,乃竟辍其技不奏,而华林部独著。
去后且三年而马伶归,遍告其故侣,请于新安贾曰:“今日幸为开宴,招前日宾客,愿与华林部更奏《鸣凤》,奉一日欢。”既奏,已而论河套,马伶复为严嵩相国以出。李伶忽失声,匍匐前,称弟子。兴化部是日遂凌出华林部远甚。其夜,华林部过马伶曰:“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李伶之扮严嵩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马伶曰:“固然。天下无以易李伶,李伶即又不肯授我。我闻今相国昆山顾秉谦者,严相国俦也。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此吾之所为师也。”华林部相与罗拜而去。
马伶,名锦,字云将,其先西域人,当时犹称马回回云。
侯方域曰: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于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⑤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侯方域《马伶传》)
【注】 ①趾相错:脚趾互相错杂,形容人之多。②指《鸣凤记》,写明代杨继盛等人与权奸严嵩斗争,被害之事。③指杨继盛,因弹劾严嵩而被害。④明嘉靖年间,陕西总督上书,主张收复被蒙古俺答所占的河套地区,大学士夏言赞成,严嵩反对。
⑤分宜:严嵩是分宜人,当时的人称呼严嵩为严分宜。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 问:探访 |
B.今日幸为开宴幸:幸运 |
C.迨半奏,引商刻羽迨:到 |
D.子,天下之善技者,然无以易李伶易:轻视,引申为胜过 |
下列各组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而华林部独著②劳苦而功高如此 |
B.①其士女之问桃叶渡、游雨花台者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C.①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
D.①耻其技之不若②其若从避世之士哉 |
下列各组句子中,直接表现马伶虚心学艺的一组是()
①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②匍匐前,称弟子③我走京师,求为其门卒三年④察其举止,聆其语言,久而得之⑤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⑤ | D.①③⑤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坐客乃西顾而叹,或大呼命酒,或移坐更近之,首不复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询其故,盖马伶耻出李伶下,已易衣遁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伶之扮严相国至矣,子又安从授之而掩其上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记稻鼠
(唐)陆龟蒙
乾符己亥岁,震泽之东曰吴兴,自三月不雨,至于七月。当时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坌①,棹楫支派者入,屝屦②无所污。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昼夜如乳赤子,欠欠然救渴不暇,仅得葩坼穗结,十无一二焉。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虽庐守版击,殴而骇之,不能胜。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吾闻之于《礼》曰 “迎猫为食田鼠也”,是《礼》缺而不行久矣。田鼠知之后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国语》曰 “吴稻蟹不遗种”,岂吴之土,鼠与蟹更伺其事而效其力,歼其民欤?且《魏风》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有鼠之名,无鼠之实。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况乎上捃其财,下啖其食,率一民而当二鼠③,不流浪转徙聚而为盗何哉?《春秋》虫蝝生大有年皆书,是圣人于丰凶不隐之验也。余学《春秋》,又亲蒙其灾,于是乎记。
【注】①污坳沮洳者埃壒尘坌:水泽或低湿的地方也变得尘土飞扬。②屝屦:两种鞋子。③二鼠:指田鼠和家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三月不雨雨:下雨 |
B.农民转远流渐稻本渐:浸渍,灌溉 |
C.昼夜如乳赤子 乳:喂养 |
D.率一民而当二鼠 率:一律,一概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A.欠欠然救渴不暇/其然乎?其不然乎? |
B.十无一二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
C.以硕鼠刺重敛,硕鼠斥其君也/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 |
D.于是乎记/生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
下列用“/”给文中划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B.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C.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D.若官督尸责/不食者有刑/当是/而赋索愈急/棘械束榜箠木肌体者无壮老。 |
把文言文材料中以下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句4分,12分)
(1)无何,群鼠夜出,啮而僵之,信宿食殆尽。
译文:
(2)田鼠知之后欤?物有时而暴欤?政有贪而废欤?
译文:
(3)有鼠之名,无鼠之实。诗人犹曰“逝将去汝,适彼乐土”。
译文: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裴楷字叔则。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尤精《老》《易》,少与王戎齐名。钟会荐之于文帝,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贾充改定律令,以楷为定科郎。事毕,诏楷于御前执读,平议当否。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武帝为抚军,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吏部郎缺,文帝问其人于钟会。会曰:“裴楷清通,王戎简要,皆其选也。”于是以楷为吏部郎。
楷风神高迈,容仪俊爽,博涉群书,特精理义,时人谓之“玉人”,又称“见裴叔则如近玉山,映照人也”。转中书郎,出入宫省,见者肃然改容。武帝初登阼,探策以卜世数多少,而得一,帝不悦,群臣失色,莫有言者。楷正容仪,和其声气,从容进曰:“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武帝大悦,群臣皆称万岁。
楷性宽厚,与物无忤,不持俭素。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尝营别宅,其从兄衍见而悦之,即以宅与衍。梁、赵二王,国之近属,贵重当时,楷岁请二国租钱百万,以散亲族。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安于毁誉,其行己任率,皆此类也。与山涛、和峤并以盛德居位,帝尝问曰:“朕应天顺时,海内更始,天下风声,何得何失?”楷对曰: “陛下受命,四海承风,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时任恺、庾纯亦以充为言,帝乃出充为关中都督。充纳女于太子,乃止。平吴之后,帝方修太平之化,每延公卿,与论政道。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帝称善,坐者叹服焉。《晋书·裴楷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悟有识量,弱冠知名弱冠:二十岁左右 |
B.辟相国掾,迁尚书郎迁:晋升 |
C.平议当否平:通“评”,评议 |
D.妙选僚采,以楷为参军事僚采:有文采的人 |
下列句子全都表现裴楷“聪明而有见识”的一组是
①楷善宣吐,左右属目,听者忘倦。
②每游荣贵,辄取其珍玩。
③臣闻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王侯得一以为天下正。
④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⑤方宜引天下贤人,与弘正道,不宜示人以私。
⑥楷陈三五之风,次叙汉魏盛衰之迹。
A.①③⑤ | B.①②④ | C.②④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楷经钟会推荐,被征辟为相国掾,成为皇帝的亲信,晋朝的法律基本上也都是由裴楷起草的。 |
B.晋武帝刚登位的时候,用蓍草占卜帝位能传多少代,得到一。武帝很不高兴,群臣也吓得脸色发白,没人敢出声。这时,只有侍中裴楷,神态自如,侃侃而谈,最终让武帝龙心大悦。 |
C.裴楷性格宽厚, 但生活不主张俭约朴素,堂兄裴衍喜欢他的别院,他就慷慨相送,还把每年向梁、赵二王索要的几百万租钱,来散发给自己家中的穷亲戚,人们因此嘲笑他。 |
D.由于裴楷、任恺、庾纯等弹劾贾充,皇帝就让贾充出京任关中都督。贾充把自己的女儿献给太子,这件事情才被废止。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虽车马器服,宿昔之间,便以施诸穷乏。
(2)人或讥之,楷曰:“损有余以补不足,天之道也。”
(3)所以未比德于尧舜者,但以贾充之徒尚在朝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