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普,字则平,幽州蓟人。世宗用兵淮上,宰相范质奏普为军事判官。太祖尝与语,奇之。太祖北征至陈桥,被酒卧帐中,众军推戴,普与太宗排闼入告。太祖欠伸徐起,而众军擐甲露刃,喧拥麾下。及受禅,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充枢密直学士。太祖数微行过功臣家,普每退朝,不敢便衣冠。一日,大雪向夜,普意帝不出。久之,闻叩门声,普亟出,帝立风雪中,普惶惧迎拜。帝曰:“已约晋王矣。”已而太宗至,设重裀地坐堂中,炽炭烧肉。普妻行酒,帝以嫂呼之。因与普计下太原。普曰:“太原当西、北二面,太原既下,则我独当之,不如姑俟削平诸国,则弹丸黑子之地,将安逃乎?”帝笑曰:“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既有天下,普屡以微时所不足者言之。太祖豁达,谓普曰:“若尘埃中可识天子、宰相,则人皆物色之矣。”自是不复言。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有群臣当迁官,太祖素恶其人,不与。普坚以为请,太祖怒曰:“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普曰:“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太祖怒甚,起,普亦随之,久之不去,竟得俞允。
《宋史·赵普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普与太宗排闼入告。闼:门 |
B.吾意正如此,特试卿尔。意:料想 |
C.初,太祖侧微,普从之游。游:交游 |
D.家人发箧视之。发:打开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以佐命功,授右谏议大夫。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
B.因与普计下太原。不如因而厚遇之。 |
C.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
D.朕固不为迁官,卿若之何?既自以心为形役 |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B.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C.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D.刑以惩恶/赏以酬功/古今通道也/且刑赏/天下之刑赏/非陛下之/刑赏岂得以喜怒/专之。 |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陶侃字士行,本鄱阳人也。徙家庐江之寻阳。侃早孤贫,为县吏。庐江太守张夔召为督邮,有能名,迁主簿。夔妻有疾,将迎医于数百里。时正寒雪,诸纲纪①皆难之,侃乃请行,众服其义。
迁武昌太守,左转广州刺史。侃在州无事,辄朝运百甓②于斋外,暮运于斋内。人问其故,答曰:“吾方致力中原,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其励志勤力,皆此类也。
迁都督荆、雍、盖、梁州诸军事。侃性聪敏,勤于吏职。终日敛膝危坐,阃外③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常语人曰:“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可逸游荒醉,生无益于时,死无闻于后,是自弃也。”诸参佐或以谈戏废事者,乃命取其酒器、 博之具,悉投之于江,吏将则加鞭扑,曰:“樗④者,牧猪奴戏耳!老庄浮华,非先王之法言,不可行也。君子当正其衣冠,摄其威仪,何有乱头养望⑤自谓宏达邪!”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若力作所致,虽微必喜,慰赐参倍;若非理得之,则切厉呵辱,还其所馈。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侃大怒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执而鞭之。是以百姓勤于农殖,家给人足。时造船,木屑及竹头悉令举掌之,咸不解所以。后正会⑥,积雪始晴,听事前余雪犹湿,于是以屑布地。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其综理微密,皆此类也。
侃性纤密好问,尝课诸营种柳。都尉夏施盗官柳植之于己门。侃后见,驻车问曰:“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施惶怖谢罪。时武昌号为多士,侃每次酒有定限,常欢有余而限已竭,或劝更少进,侃凄怀良久曰:“年少曾有酒失,亡亲见约,故不敢逾。”
注:①纲纪,指管理一家事务的仆人。 ②甓,砖。 ③阃外,统兵在外。 ④樗 ,中国古代的一种博戏。 ⑤乱头养望,披头散发,故意做作以博取声名。 ⑥正会,皇帝元旦朝会群臣。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过尔优逸,恐不堪事堪:承受 |
B.尝课诸营种柳 课:督促 |
C.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贼:盗窃 |
D.终日敛膝危坐 危:端正 |
下面各句全都能表现陶侃勤勉敬业的一项是 ( )
A.①终日敛膝危坐,阃外多事,千绪万端,罔有遗漏 ②辄朝运百甓于斋外,暮运于斋内 |
B.①远近书疏,莫不手答,笔翰如流,未尝壅滞 ②时正寒雪,诸纲纪皆难之,侃乃请行 |
C.①此是武昌西门前柳,何因盗来此种? ②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
D.①及桓温伐蜀,又以侃所贮竹头作丁装船 |
②有奉馈者,皆问其所由下面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陶侃鼓励人们努力耕作,惩处不劳而获者,所以百姓勤于农耕养殖,家给人足。 |
B.陶侃做事细微缜密,木屑竹头终有用处;在饮酒之事上,可见其严谨作风。 |
C.陶侃为官后,能勇于助人而不畏艰难;任高官后,仍能励志不辍。 |
D.陶侃任几个州的都督,勤于政事,并教导官员珍惜时间认真做事。 |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阿留传
陆容(明)
阿留者,太仓周元素家僮也。性痴呆无状,而元素终畜之。尝使执洒扫,终朝运帚,不能洁一庐。主怒之,则掷帚于地,曰:“汝善是,曷烦我为?”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问之,则曰:“短而肥者,瘦而髯者,美姿容者,龙钟而曳杖者。”后度悉不记,则阖门拒之。家畜古尊、彝、鼎、敦数物,客至,出陈之。留伺客退,窃叩之曰:“非铜乎?何黯黑若是也?”走取沙石,就水磨涤之。短榻缺一足,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持斧锯,历园中竟日。及其归,出二指状曰:“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家人为之哄然。舍前植新柳数株,元素恐为邻儿所撼,使留守焉。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其可笑事率类此。元素工楷书,尤善绘事。一日,和粉墨,戏语曰:“汝能是乎?”曰:“何难乎是?”遂使为之,浓淡参亭①,一若素能,屡试之,亦无不如意者。元素由是专任之,终其身不弃焉。
传者曰:樗栎②不材,薪者不弃;砂石至恶,玉人赖焉。盖天地间无弃物也,矧③灵于物者,独无可取乎?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而卒以一长见识,实元素之能容也。今天下正直静退之士,每不为造命者所知;迟钝疏阔者,又不为所喜。能知而喜矣,用之不能当其材,则废弃随之。於戏!今之士胡不幸,而独留之幸哉!
【注】①参亭:交错均匀。 ②樗栎(chū lì):不好的材木。 ③矧(shěn):况且,何况。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素或他出,使之应门应门:照应门户 |
B.历园中竟日竟日:竟然一天 |
C.其可笑事率类此率:大都,大概 |
D.元素工楷书工:擅长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留断木之歧生者为之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 |
B.家人为之哄然然此可为智者道 |
C.矧灵于物者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
D.能知而喜矣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具体表现阿留“性痴呆无状”的一组是
①宾客虽稔熟者,不能举其名 ②走取沙石,就水磨涤之 ③木枝皆上生,无下向者
④留将入饭,则收而藏之 ⑤浓淡参亭,一若素能 ⑥阿留痴呆无状,固弃材耳
A.①②⑤ | B.②③④ | C.①③⑥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周元素家收藏了一些动物形状的古代器具,经常拿给客人们欣赏,阿留把它们误做铜器用沙石磨涤。 |
B.文中的阿留“痴呆无状”,却工于书法,善于绘画。正因为这样,他得到了主人“专任”,被长期奉养,终身不弃。 |
C.作者写此文的目的,主要是为阿留这样的小人物感到庆幸,因为他遇到了周元素这样识人、容人的好主人。 |
D.作者指出了世上三种错误的用人之法,认为能被人了解、喜欢并得以人尽其才才是士人之幸。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以家为乡,乡不可为也;以乡为国,国不可为也;以国为天下①,天下不可为也。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毋曰不同生②,远者不听;毋曰不同乡,远者不行;毋曰不同国,远者不从。如地如天,何私何亲?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御民之辔,在上之所贵;道民之门,在上之所先;召民之路,在上之所好恶。故君求之,则臣得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君好之,则臣服之;君恶之,则臣匿之。毋蔽汝恶,毋异汝度,贤者将不汝助。言室满室,言堂满堂,是谓圣王。城郭沟渠,不足以固守;兵甲强力,不足以应敌;博地多财,不足以有众。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故祸不萌。天下不患无臣,患无君以使之;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置以为政;审于时而察于用,而能备官者,可奉以为君也。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节选自《管子·牧民》)
注释:
①以国为天下:春秋以前是列国体制,多邦林立,“国”指邦国,“天下”则指统治各个邦国的王朝。
②生:通“姓”。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A.以家为乡为:治理 |
B.远者不行行:遵从 |
C.君好之,则臣服之服:服从 |
D.无私者,可置以为政置:设置 |
下列各组句子,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审于时而察于用拔剑撞而破之 |
B.可奉以为君也越国以鄙远 |
C.如月如日,唯君之节夫晋,何厌之有 |
D.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以天地和日月譬喻,是想说明君主要有天地一样广博的气度,要像日月一样将光辉播撒到普通百姓的心田。 |
B.管子认识到上行下效的道理,所以强调君主要有正当的喜好和正确的导向。 |
C.管子认为客观条件的优劣不是主要因素,君主个人素质的高低,牧民是否得法才是国运兴衰的关键。 |
D.文章用类比推理法指出,君主要公正无私,如果偏信小人则将失去贤士的信任与辅佐。 |
把下列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缓者后于事,吝于财者失所亲,信小人者失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鱼得水而游焉则乐,唐决水涸则为蝼蚁所食掌修其堤防补其缺漏则鱼得而利之国有以存人有以生。国之所以存者,仁义是也;人之所以生者,行善是也。国无义,虽大必亡;人无善志,虽勇必伤。(取材于《淮南子》)用斜线(/)为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六处)。
唐 决 水 涸 则 为 蝼蚁 所 食 掌 修 其 堤 防 补 其 缺 漏 则 鱼 得 而 利 之 国 有 以 存 人 有 以 生。《淮南子》是一部由▲(朝代)时期的淮南王▲(人名)主持编撰的诸子论文集。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文字阐明的道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周公旦者,周武王弟也。自文王在时,旦为子孝,笃仁,异于群子。
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集,武王有疾,不豫,群臣惧,太公、召公乃缪卜。周公曰:“未可以戚我先王。”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卜人皆曰吉,发书视之,信吉。周公喜,开钥,乃见书遇吉。周公入贺武王曰:“王其无害。旦新受命三王,维长终是图,兹道能念予一人。”周公藏其策金縢匮中,诫守者勿敢言。明日,武王有瘳。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成王长,能听政。于是周公乃还政于成王,成王临朝。周公之代成王治,南面倍依以朝诸侯。及七年后,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初,成王少时,病,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以祝于神曰:“王少未有识,奸神命者乃旦也。”亦藏其策于府。成王病有瘳。及成王用事,人或谮周公,周公奔楚。成王发府,见周公祷书,乃泣,反周公。
成王在丰,天下已安,周之官政未次序,于是周公作周官,官别其宜,作立政,以便百姓。百姓说。
周公卒,子伯禽固已前受封,是为鲁公。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下未集集:安定 |
B.召公乃缪卜缪:假装 |
C.于是卒相成王相:辅助 |
D.人或谮周公谮:诬陷 |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周公乃自揃其蚤沉之河 |
B.王其无害亦藏其策于府 |
C.未可以戚我先王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
D.亦藏其策于府周公将不利于成王 |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是表述周公“笃仁”的一组是
①乃自以为质 ②维长终是图 ③诫守者勿敢言
④还政成王,北面就臣位 ⑤自揃其蚤沉之河 ⑥作立政,以便百姓
A.①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⑥ | D.②③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王灭了殷纣之后,由于过于劳心劳力,身体有病,虽然周公向祖先祷告说愿意以身相代,可还是没能挽救武王的性命。 |
B.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后,封周公旦到鲁国,可是周公没到他的封地鲁国去,因为天下初定的周朝实在是离不开他。 |
C.武王死的时候,成王还在襁褓之中,根本没有办法处理朝政。周公为了稳定江山,面对谣言,毅然挑起了千斤重担,代成王行天子之职。 |
D.成王长大了,周公将朝政大权归还了成王。可是那些小人们还是说周公的坏话,周公于是只好逃到了楚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