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剑侠王士祯
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怪之。归以告中丞,中丞大怒,亟责偿官。吏告曰:“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愿以妻子为质。”中丞许之。
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将归矣,忽于市中遇瞽叟,胸悬一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叟忽曰:“君失金多少?”曰:“若干。”叟曰:“我稍知踪迹,可觅露车乘我。君第随往,冀可得也。”如其言。
初行一日,有人烟村落。次日,入深山,行不知几百里,无复村庄,至三日,亭午抵一大市镇。叟曰:“至矣。君但入,当自得消息。”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①,万瓦鳞次。忽一人来讯曰:“君非此间人,奚至此?”告以故,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乃与曲折行数街,抵一大宅,如王公之居。历阶及堂,寂无人。戒令少待。顷之,传呼令入。至后堂,堂中惟设一榻,有伟男子科跣坐其上,发长及骭。童子数人,执扇拂左右侍。拜跪讫,男子讯来意,具对。男子颐指,语童子曰:“可将来。”即有少年数辈,扛金至,封识宛然。曰:“宁欲得金乎?”吏叩头曰:“幸甚,不敢请也。”男子曰:“乍来此,且好安息。”即有人引至一院,扃门而去。馈之食,极丰腆。
是夜,月明如昼。启后户视之,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大惊,然无隙可逸去。彷徨达晓,前人忽来传呼。复至后堂,男子科跣坐如初。谓曰:“金不可得矣。然当予汝一纸书。”辄据案作书,掷之,挥出。前人复导至市口,惝恍疑梦中,急觅路归。
见中丞,历述前事。叱其妄。出书呈之。中丞启缄,忽色变而入。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久之,乃知书中大略斥中丞贪纵,谓勿责吏偿金,否则,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
(选自《虞初新志》卷九,原文出自《池北偶谈》卷二十三)
[注释]①肩摩毂击:人同人相碰,车轮同车轮相撞。形容行人车马来往之多。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胸悬—牌云:“善决大疑。”漫问之漫:随便
B.君第随往,冀可得也第:次第
C.发截三寸,宁忘之乎宁:难道
D.问之夫人,良然。始知其剑侠也良:的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告以故,与俱至市口具告以事
B.乃与曲折行数街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C.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D.乍来此,且好安息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

这篇故事充满着传奇色彩,下列选项中都能表现故事传奇色彩的一项是
①途宿古庙中,扃钥甚固。晨起,已失金所在,而门钥宛然。
②与俱至市口,觅瞽叟,已失所在。
③不得已,第从其言,比入市,则肩摩毂击,万瓦鳞次。
④某月日夫人夜三更睡觉,发截三寸,宁忘之乎?
⑤某中丞巡抚上江。一日,遣使赍金数千赴京师。
⑥见粉壁上累累有物。审视之,皆人耳鼻也。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⑤⑥ D.②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有一个巡抚,曾派遣专差送几千两银子到京城去。途中,差官住在古庙里门户、箱子都锁得严严实实。早晨起来,银子不翼而飞,门上的锁仍然锁得好好的。
B.差官到遗失银子的地方察访,找到一个瞎老头,老头说稍微知道些行踪疑迹,可以帮差官找到银子。
C.差官被瞎老头带到一个大户人家后,受到了拘禁,关押差官的地方是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那里的白色粉墙上堆迭了很多人的耳朵鼻子。差官惊恐极了,然而没有机会可以逃得出去。
D.剑侠托差官给巡抚捎上一封书信,斥责巡抚贪婪无度,告诫他不要责罚差官赔偿银子,如若不然,就要在某月某日半夜三更睡觉时,将巡抚夫人的头发截断三寸。

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偿固不敢辞,但事甚疑怪,请予假一月,往踪迹之。
(2)比至失金处,询访久之,无所见。(2分)
(3)移时,传令吏归舍,释妻子,豁其赔偿。(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
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自古明王圣帝犹须勤学,况凡庶乎!此事遍于经史,吾亦不能郑重,聊举近世切要,以启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数岁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礼》《传》,少者不失《诗》《论》。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因此天机,倍须训诱。有志尚者,遂能磨砺,以就素业;无履立者,自兹堕慢,便为凡人。人生在世,会当有业:农民则计量耕稼,商贾则讨论货贿,工巧则致精器用,伎艺则沉思法术,武夫则惯习弓马,文士则讲议经书。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差务工伎,射则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销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余绪,得一阶半级,便自为足,全忘修学;及有吉凶大事,议论得失,蒙然张口,如坐云雾;公私宴集,谈古赋诗,塞默低头,欠伸而已。有识旁观,代其入地。何惜数年勤学,长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时,贵游子弟,多无学术,至于谚云:“上车不落则著作,体中何如则秘书。”无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驾长檐车,跟高齿屐,坐棋子方褥,凭斑丝隐囊,列器玩于左右,从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及离乱之后,朝市迁革,铨衡选举,非复曩者之亲;当路秉权,不见昔时之党。求诸身而无所得,施之世而无所用。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兀若枯木,泊若穷流,鹿独戎马之间,转死沟壑之际。当尔之时,诚驽材也。有学艺者,触地而安。自荒乱已来,诸见俘虏。虽百世小人,知读《论语》《孝经》者,尚为人师;虽千载冠冕不晓书记者莫不耕田养马以此观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数百卷书千载终不为小人也。
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一旦流离,无人庇荫,当自求诸身耳。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欲暖而惰裁衣也。
(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有删节)
【注释】①札:铠甲上用皮革或金属制成的叶片。②著作:即著作郎,古代官名。③隐囊:靠枕。④三九:即三公九卿,封建王朝执掌中央政权的高级官员。⑤鹿独:颠沛流离的样子。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及至冠婚,体性稍定冠:成年
B.明经求第,则顾人答策顾:拜访
C.当尔之时,亦快士也快:豪爽
D.是犹求饱而懒营馔馔:食物

以下各组语句中,全都属于不学无术者的丑态的一组是()
①自兹堕慢,便为凡人 ②耻涉农商,差务工伎
③蒙然张口,如坐云雾 ④三九公宴,则假手赋诗
⑤被褐而丧珠,失皮而露质 ⑥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

A.②③④ B.①⑤⑥ C.①④⑥ D.③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鄙视腐化无能的南朝士族,认为那些没有学术的贵游子弟只会讲究华美服饰、排场
器用,一旦遭了乱离,将可能处境悲惨。
B.劝勉读书,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作者以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论证了有学问才艺的人可
以随处安身的道理,条分缕析,有说服力。
C.作者认为人活在世上,应该有自己的专业。士、农、工、商等阶层应该各司其职,平等
相待,做好自己的专业。
D.作者认为,时局动荡,要想安身立命只能靠自己的艰辛努力,多读书从而谋得一技之长,没有捷径可走。同时讽刺了那些依赖靠山的贵族子弟。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4分)
如此,则上无发使下,下无以事上。
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12分,每小题3分)
安危
韩非子
安术有七,危道有六。
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以动则胜,以静则安。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小人少而君子多。故社稷常立,国家久安。左奔车之上无仲尼,覆舟之下无伯夷。故号令者,国之舟车也。安则智廉生,危则争鄙起。故安国之法,若饥而食,寒而衣,不令而自然也。先王寄理于竹帛.其道顺,故后世服。今使人饥寒去衣食,虽贲、育不能行;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不能安。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无有,则轻法。法所以为国也,而轻之,则功不立,名不成。
闻古扁鹊之治其病也,以刀刺骨;圣人之救危国也,以忠拂耳。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故甚病之人利在忍痛,猛毅之君以福拂耳。忍痛,故扁鹊尽巧;拂耳,则子胥不失。寿安之术也。病而不忍痛,则失扁鹊之巧;危而不拂耳,则失圣人之意。如此,长利不远垂,功名不久立。
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尽如此干,则上不失,下不亡。不权其力而有田成,而幸其身尽如比干,故国不得一安。废尧、舜而立桀、纣,则人不得乐所长而忧所短。失所长,则国家无功;守所短,则民不乐生。以无功御不乐生,不可行于齐民。如此,则上无以使下,下无以事上。
安危在是非,不在于强弱。存亡在虚实,不在于众寡。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上空虚于国,内不充满于名实,故臣得夺主。桀,天子也,而无是非;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诛于无罪,使伛以天性剖背。以诈伪为是,天性为非,小得胜大。
明主坚内,故不外失。失之近而不亡于远者无有。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使殷不遗于朝,则周不敢望秋毫于境。而况敢易位乎?
明主之道忠法,其法忠心,故临之而法,去之而思。尧无胶漆之约于当世而道行,舜无置锥之地于后世而德结。能立道于往古而重德于万世者之谓明主。
(韩非子·说林下第二十三)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治世使人乐生于为是,爱身于为非爱:喜欢
B.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幸:希望
C.故齐万乘也,而名实不称称:相称
D.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遗:丢失的东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使谗谀以诈伪为贵使供销以天性剖背
B.废自然,虽顺道而不立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
C.强勇之所不能行,则上下不能安尽如比干,则上不失,下不亡
D.闻古扃鹊之治其病也是幸殷人之尽如比干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论证“国不得安”的一组是()
①使天下皆极智能于仪表,尽力于权衡
②上以无厌责已尽,则下对“无有”
③危而不指耳,则失圣人之意
④人主不自刻以尧而责人臣以子胥
⑤赏于无功,使谗谀以诈伪为贵
⑥故周之夺殷也,拾遗于庭

A.①②⑤ B.③⑤⑥ C.③④⑤⑥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在狂奔的车子上不会产生孔子那样的智者,在倒扣的船只下不会产生伯夷那样的廉者。
B.国君要是不停地去搜刮民众,民众就会说再也没有了,民众要是一无所有了,也就自然会轻视国家的法令。
C.国家的安危在于君主能否分清是非,而不在于强弱,因此,有时弱国也可以战胜强国,小国也可以战胜大国。
D.尧和当时的国民并没有订立牢靠的盟约,但治国原则能够行得通,所以,成为明君不需要制订什么法令。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夫见利而反上者,逆也。畏死而弃义者,乱也。
乳母以身为公子蔽,矢着身者数十,与公子俱死。
诗云:“行有死人,尚或墐之。”此之谓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