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走出国门,不断进行海外投资和扩张。在“走出去”方面,格力电器是比较早而且成效显著的代表性企业。格力电器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把自主创新打造成一把“金钥匙”,开启“中国创造”的大门,在全球化方面走出了一条格力特色的道路。
一是坚持先有市场,后有工厂的战略。只有当格力的产品在当地市场有一定影响力和市场份额,才会去考虑建工厂。
二是坚持“不急于求成,不盲目在国外大量打广告”的原则,通过领先科技和优质产品打动国外的消费者。创造绿色环保的高科技产品,用产品质量打造品牌美誉度,而非过分强调销售数量。
三是坚持在发展中国家建厂,不以企业的利益最大化来衡量企业的发展,要展现社会责任。在全球空调企业中首次提出“变频空调一年免费包抉”的承诺。
四是坚持全球布局,整合优势资源配置。国际化不是寻找成本低的生产国,而是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企业经营依存于全球市场,并逐步建立整合全球科技资源的互利互惠的合作模式。
材料二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增强与国际地位提高,我国对世界经济格局利益调整的影响日益增强,但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盛行,国际上对我国企业投资存在较多疑虑和限制。为此,中国政府推出一系列全球广告,在CNN等国际主流媒体上投放,“中国制造,世界合作”的理念贯穿整个广告,意在重新打造与巩固“中国制造”在全球市场上的声誉。同时,中国政府还拍摄“国家形象宣传片”,多管齐下向国际展示“软实力”,一场自主掌握话语权的“战斗”正在打响…
(1)结合材料一,运用经济常识知识,分析格力电器在“走出去”方面的经验对我国企业打造“中国创造”品牌的启示。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政府打造国家软实力对提升中国制造的意义。
2012年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去年海南全力以赴促发展惠民生保稳定,全省民生支出546.95亿元,同比增长33.5%,占地方公共财政支出的70.2%,新增财力的60.5%投向民生领域。
在财政支持下,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农村危房改造量大为增加,新增就业岗位8万个,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分别比国家要求提前2年和1年实现全覆盖,城乡低保标准继续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社会比以前更加和谐。
2012年,海南省将继续加大民生支出,在城镇保障性住房建设、思源学校建设、农村养老保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海南改革发展的成果。
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说明海南省财政加大民生支出这一决策的合理性。
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发展可谓是一波三折。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海南省领导就考虑到,洋浦尽管没有港口,但岸线资源丰富;土地贫瘠,虽然不适合种植农作物但却挺适合作为工业用地。遂将其申报国家级开发区。1992年3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为国家级开发区,开发区成立初期,借鉴其他一些开发区的经验,热衷于房地产炒作,在泡沫破灭后一度很长时间陷入沉寂。之后,海南省政府逐渐改变开发模式与策略,引进了炼油厂与纸厂两家大型企业;这几年,又在此基础上延长石油化工产业链。如今,开发区工业蒸蒸日上,形势十分喜人。
请回答:洋浦经济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是怎样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的?
面对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政府采取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 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五是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六是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七是加快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各项工 作。八是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九是在全国所有地区、所有行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减轻企业负担。十是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确定的十项措施是如何体现财政的作用?
结合材料,说明我国政府确定的十项措施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
材料一在胡锦涛总书记作的十七大报告中,用了两个段落细致阐述“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思路。“公平”二字被置于相当显著的位置。报告指出,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材料二我国居民收入存在以下几方面差距:居民收入基尼系数超过0.4(差距合理区域的上限);城镇居民收入年增速为8%~9%,农村居民收入年增速为4%~5%;大行业人均年工资超过6万元,而全国机关、事业单位、企业都在2万元以下;财富多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而财富少的人(占城市居民的10%)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回答:
(1) 目前我国更加注重收入分配公平的重大意义是什么?
(2) 怎样解决我国收入分配问题,实现社会公平。
在广东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备受公众关注的新时期“广东精神”表述语征集 活动成果正式“出炉”。 广东人民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就,而且铸就了“厚于德、诚于 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新时期广东精神,既体现广东的传统,同时顺应当前社会发展的 要求,成为建设经济强省和文化大省的强大精神动力,引领幸福广东的建设,不断满足人民 群众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求。
结合材料,运用价值观的相关知识,阐述弘扬新时期广东精神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