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含NaCl、Na2CO3·10H2O和NaHCO3的混合物,某同学设计如下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C、D装置质量的变化,测定该混合物中各组分的质量分数。
⑴实验时,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⑵装置C、D中盛放的试剂分别为:C ,D (供选试剂为:浓硫酸、无水CaCl2、碱石灰)。
⑶E装置中的仪器名称是 ,它在该实验中的主要作用是 。
⑷若将A装置换成盛放NaOH溶液的洗气瓶,则测得的NaCl含量将 (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⑸反应前,在B装置中通入空气可减少实验误差,操作方法是 。
⑹若样品的质量为mg,反应后C、D的质量差分别为m1g、m2g,则该混合物中Na2CO3·10H2O的质量分数为: 。
发射卫星用作燃料,
作氧化剂,两者反应生成N2和水蒸气,已知:
△H1=+67.7kJ/mol
N2H4(g)+O2(g)= N2(g)+2H2O(g)△H2=-534kJ/mol
试写出N2H4与 NO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
工业上用电解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制取氢氧化钠、氯气和氢气,但电解前要进行粗盐精制。试回答下列问题:
资料卡片:
(1)选择试剂以除去下表所列的可溶性杂质。
杂质 |
加入的试剂 |
CaCl2 |
Ⅰ________ |
MgCl2 |
Ⅱ________ |
硫酸盐 |
Ⅲ________ |
(2)精制过程既要将杂质离子Ca2+、Mg2+、SO42— 完全沉淀,又要保证不引入新的杂质,为此你认为加入所选沉淀剂的合理顺序为:Ⅱ、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最后加适量的盐酸以调节溶液至中性并除去过量的CO32—.其中盐酸除去CO3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NO2是一种弱酸,且不稳定,易分解生成NO和NO2;它能被常见的强氧化剂氧化;在酸性溶液中它也是一种氧化剂,如能把Fe2+氧化成Fe3+。AgNO2是一种难溶于水、易溶于酸的化合物。试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正常的血红蛋白含有Fe2+。若误食亚硝酸盐(如NaNO2),则导致血红蛋白中的Fe2+转化为Fe3+而中毒,服用维生素C可解毒。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亚硝酸盐被还原 B.维生素C是还原剂
C.维生素C将Fe3+还原为Fe2+D.亚硝酸盐是还原剂
(2)下列方法中,不能用来区分NaNO2和NaCl的是________(填序号)。
A.测定这两种溶液的pH
B.分别在两种溶液中滴加甲基橙
C.在酸性条件下加入KI—淀粉溶液来区别
D.用AgNO3和HNO3两种试剂来区别
(3)某同学把新制的氯水加到NaNO2溶液中,观察到氯水褪色,同时生成NaNO3和HCl,请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Fe与过量稀硫酸反应可以制取FeSO4。若用反应所得的酸性溶液,将Fe2+转化为Fe3+,要求产物纯净,可选用的最佳试剂是________(填序号)。
a.Cl2 b.Fe c.H2O2 d.HNO3
(5)若FeSO4和O2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1,试配平下列方程式:
(6)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新型、高效的绿色水处理剂,在水中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铁胶体。高铁酸钾作为水处理剂发挥的作用是____________。
(12分)一定质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标准状况下一定质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l)+3O2(g)===XO2(g)+2YO2(g),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 mL,密度是2.56 g·L-1,则:
(1)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
(2)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
(3)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比是3∶16,则X、Y两元素分别为________和________(写元素符号)。
(16分)已知将盐酸滴入高锰酸钾溶液中,产生黄绿色气体,而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现一氧化还原反应的体系中,反应物和生成物共有KCl、Cl2、H2SO4、H2O、KMnO4、MnSO4、K2SO4七种物质:
(1)该反应中,化合价升高的反应物是________,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反应物是____________。
(2)写出一个包含上述七种物质的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需配平):_______________。
(3)上述反应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________mol电子。
(4)如果在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NaBiO3,溶液又变紫红色。说出NaBiO3的一个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