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9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最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仅仅学习西洋的富国强兵、政治法律是没有用的……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
| 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 |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
西欧国家成立“欧共体”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与美国的经济竞争 | B.实现欧洲政治经济的一体化 |
| C.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 D.保证西欧国家的独立与安全 |
中国积极参加APEC活动,主持召开APEC会议,是为了
| A.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 B.推动亚太地区各国的民间交往 |
| C.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 D.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出现于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 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
| 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 D.世界贸易组织建立后 |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国际贷款和技术援助的国际组织是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 ①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的支柱和中心 ②由美国掌握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③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 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