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A、B为单质,C为化合物。
能实现上述转化关系的是
①若C溶于水后得到强碱溶液,则A可能是Na
②若C的溶液遇Na2CO3,放出CO2气体,则A可能是H2
③若C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显红色,则B可能为Fe
④若C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有蓝色沉淀生成,则B可能为Cu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下列有关化学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容量瓶、滴定管、分液漏斗使用前都必须检查是否漏水 |
B.用98%的浓硫酸配制100g10%的稀硫酸时,除使用量筒外还需用到容量瓶 |
C.存放浓硝酸时,使用带橡胶塞的棕色玻璃瓶 |
D.取用化学药品做实验,剩余药品都倒入同一废液缸中 |
下列有关做法正确的是
A.将水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浓硫酸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B.实验室制取氯气时,尾气用碱液吸收 |
C.金属钠、镁着火时,可用泡沫灭火器来灭火 |
D.夜间厨房发生煤气泄漏时,应立即开灯检查煤气泄漏的原因,然后打开所有的门窗通风 |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通过单质Fe与Cl2、S反应的产物可以判断Cl2和S的氧化性强弱 |
B.向饱和Ca(OH)2溶液中加入一小块钠,溶液中有固体析出 |
C.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
D.干燥的氯气可使湿润的pH试纸退色,说明Cl2具有漂白性 |
下列物质的分离或鉴别正确的是
A.除去混在氯化钠固体中的氯化铵或单质碘均可用加热升华的方法 |
B.若FeCl2溶液中含有I-杂质,可用过量的Cl2氧化后进行萃取分液 |
C.从海水中提取溴,一般是向浓缩后的海水中通入Cl2,再鼓入热空气或水蒸汽将溴分离出来 |
D.鉴别固体Na2CO3和NaHCO3,可以分别配成溶液,再加入澄清石灰水 |
下列对非金属元素(除稀有气体外)的相关判断正确的是
①非金属元素都是主族元素
②单质在反应中都只能作氧化剂
③氢化物常温下都是气态,所以都叫气态氢化物
④氧化物常温下都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
⑤非金属元素R所形成的含氧酸盐(MaROb)中的R元素必定呈现正价
A.②⑤ | B.①③ | C.①⑤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