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含有O2和CH4的混合气体置于盛有23.4克Na2O2的密闭容器中,连续进行电火花点燃,反应结束后,容器内的压强为零(1500C),将残留物溶于水中,无气体产生。原混合气体中O2和CH4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1:1 B 1:2 C 1;3 D 2:1
设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常温常压下,22.4 L CH4中含有的C—H键数为4NA |
B.4.6 g由NO2和N2O4组成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3NA |
C.含0.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与足量Cu反应,生成SO2的分子数为0.1NA |
D.1 mol Na在足量O2中燃烧生成Na2O2,钠失去的电子数为NA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3~4个火柴头浸于水中,片刻后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加AgNO3溶液、稀硝酸和NaNO2溶液,若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含有氯元素 |
B.在中和热的测定实验中,应先分别测出盐酸和NaOH溶液的温度,再将氢氧化钠溶液迅速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计中,充分反应后再读出并记录反应体系的最高温度 |
C.在试管中将一定量的浓硝酸,浓硫酸和苯混合,用酒精灯直接加热几分钟,即可制得硝基苯 |
D.溶质的溶解度越大,溶液的浓度越高,溶剂的蒸发速度越快,溶液的冷却速度越快,析出的晶体就越细小 |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操作时,先打开分液漏斗旋塞,使下层液体慢慢流出,待下层液体完全流出后,关闭旋塞,上层液体再从上面倒出 |
B.用玻璃棒蘸取新制氯水,滴在pH 试纸上,然后与比色卡对照,可测定新制氯水的pH |
C.在用简易量热计测定反应热时,可使用碎泡沫起隔热保温的作用、环形玻璃搅拌棒进行搅拌、酸和碱正好反应、取2~3 次的实验平均值,以达到良好的实验效果 |
D.固体药品取用:块状固体用镊子夹取,粉末状的用药匙或纸槽转移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实验结论一致的是( )。
选项 |
实验操作、现象 |
实验结论 |
A |
将FeCl3溶液分别滴入NaBr、NaI溶液中,再分别滴加CCl4,振荡,静置 |
氧化性:Fe3+>Br2>I2 |
B |
除锈的铁钉在浓硝酸中浸泡后,用蒸馏水洗净,再放入CuSO4溶液中无现象 |
铁钉表面形成了一层致密稳定的氧化膜 |
C |
向某溶液中加入Ba(NO3)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加稀盐酸沉淀不消失 |
该溶液中有SO42- |
D |
甲苯中滴入少量浓溴水,振荡,静置,溴水层褪色 |
萃取了浓溴水中的溴 |
下列实验操作或描述中错误的是( )。
A.将NaNO3和KCl的混合液加热并浓缩至有晶体析出,趁热过滤时,可分离出NaCl晶体 |
B.溶剂蒸发的速度越快,或浓缩后的溶液冷却得越快,析出的晶体颗粒就越大 |
C.海带中碘元素的分离及检验时,需要向海带灰的浸取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和过氧化氢溶液 |
D.纸层析法分离铁离子和铜离子实验中,点样后的滤纸需晾干后,才能将其浸入展开剂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