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毛泽东《沁园春·雪》:“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其中“谁主沉浮“揭示了作者当时思考的关于中国革命的问题是
A.建立政党,发动反帝反封建革命的问题 |
B.建立革命统一战线,进行国民革命的问题 |
C.反对国民党右派的叛变,组建革命队伍的问题 |
D.国民革命领导权的归属问题 |
下图货币的发行,说明
A.欧洲一体化开始 | B.欧洲联盟建立 |
C.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形成 | D.“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
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
A.通过对外掠夺获得发展的资本 |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
C.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
D.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的重要内容有
A.提高储蓄利率,吸纳民间资金 |
B.限制进口,实行进口替代工业政策 |
C.实行计划经济 |
D.扩大内需,刺激生产 |
1524年,西班牙人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西班牙已经成为世界商贸中心 |
B.西班牙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C.西班牙成为殖民大帝国,掠得巨额财富 |
D.荷兰打败西班牙掌握世界殖民霸权 |
民国时期,政府推行服饰改革,但洋装的流行并未取代传统中国样式,而是促成了中西合璧服装的产生。这种现象说明
A.以服饰为代表的西方先进文化传播困难 |
B.小农经济的存在使得生活方式难以改变 |
C.服饰变化反映了人们审美情趣不同 |
D.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仍然有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