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与19世纪晚期相比较,其显著特点是
| A.通过对外掠夺获得发展的资本 |
| B.借助原有的经济技术基础 |
| C.利用科技成果提高劳动生产率 |
| D.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
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两大社会思潮在实践中均遭到挫折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 B.封建残余势力十分强大 |
| C.帝国主义势力仍然存在 | D.人民群众尚未觉醒 |
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
①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②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③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 ④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倡导发展实业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实业救国”思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部分有识之士的倡导和宣传 | B.受辛亥革命的鼓舞 |
| C.民族资产阶级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D.政府对发展社会经济的高度重视 |
下列关于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②都是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
③都试图建立近代资产阶级政治体制 ④后者对前者既是否定又是发展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的民权主义和维新派的兴民权主张,其相同点是:
| A.建立国民的政府 | B.设议院、开国会 |
| C.国民一律平等 | D.反对君主政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