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生物——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随着科学的发展,现代生物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生产的方方面面。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可以保持优良品种的         ,还可以高效快速地实现种苗的大量繁殖。若想获得脱毒菌,可以切取一定大小的         等进行组织培养。
(2)在植物的组织培养过程中,由于培养细胞一直处于不断的         状态,容易受到培养条件和外界压力的影响而发生         
(3)科学家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与         技术结合,培育出抗虫棉。这一过程中,要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细胞中常采用的方法是         。但由于抗虫基因插入宿主基因组的部位往往是随机的,有时候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因此,需检测抗虫棉的抗虫特性,除进行         水平检测外,有时还需要进行         水平的检测。
(4)为了培育抗虫棉,需获得抗虫基因,科学家常利用DNA在         中溶解度不同来提取它,在沸水浴条件下         可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生物技术中的伦理问题 动物细胞工程的常用技术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一表示某家族甲病(由基因A、a控制)和乙病(由基因B、b控制)的遗传系谱图,其中一种病为伴性遗传,图二表示Ⅱ3的某个细胞增殖过程中染色体数量变化,图三表示该细胞增殖的部分图象(注:图中只显示了细胞中两对同源染色体的变化),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二曲线上_______点(用字母填空)与图三的C细胞相对应,此曲线G点所示的细胞名称为________。
(2)Ⅱ3体内进行图三所示细胞增殖的场所是__________。在细胞增殖过程中,图三细胞的先后顺序为__________(用字母填空)。
(3)甲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乙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遗传。
(4)Ⅱ2的基因型是________,Ⅱ3的基因型是_________。第Ⅲ代M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三羟基异黄酮(简称GST)是从豆科植物根部分离得到的一种天然产物,它具有显著的抗癌、抑菌、抗氧化等作用。经研究发现:GST可通过影响细胞凋亡基因(Bcl -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而诱导癌细胞凋亡。请回答下列问题:
(1)细胞癌变一般是环境中__________损伤细胞中的DNA分子,使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发生突变,从而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控的结果。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常被称为__________。
(3)科研人员为研究CST对鼻咽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步骤并分析实验结果。
实验步骤:
①取5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A、B、C、D、F,分别加入等量的培养液。向A瓶接种正常细胞,B、C、D、E瓶接种等量的鼻咽癌细胞。
②向C、D、E瓶中分别加入____________umol/LGST溶液,其他培养条件____________。
③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记录于表l。
④重复上述步骤,统计鼻咽癌细胞凋亡率,结果记录于表2。
表1


Bcl-2基因表达率
Bax基因表达率
正常细胞
不表达
全部表达
鼻咽癌细胞
90%
19%
5μmol/L GST干预组
75%
58%
10μmol/L GST干预组
49%
67%
15 μmol/L GST干预组
22%
85%

表2


鼻咽癌细胞凋亡率
5μmol/L GST干预组
15.72%
10μmol/L GST干预组
27.33%
15 μmol/L GST干预组
35.48%

分析实验结果:表1数据说明,从基因水平上看,CST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与Bcl-2基因和Bax基因的表达有关。当Bcl -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____________趋势时,会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表2数据说明GST 可诱导鼻咽癌细胞凋亡,且______________。

玉米与其他植物间行种植称为间作,单独种植玉米称为单作。玉米与大豆间作可增产(已知玉米株高大于大豆)。下图是玉米与大豆间作和玉米单作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测得的单株玉米吸收CO2的速率(假设间作与单作农作物间的株距、行距均相同)。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光照强度为a时,间作和单作光合速率无明显差别,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
(2)光照强度为c时,间作的光合速率比单作高,从环境角度分析,间作时对______和_____的利用优于单作。
(3)光照强度为b时,单作玉米的叶绿体固定CO2的速率为________µmol·m-2·s-1
(4)光照强度为d时,玉米间作时每个叶肉细胞中产生的[H]和ATP的量比单作时________(多、少、相等)。

在牧草中,白花三叶草有两个稳定遗传的品种,叶片内含氰(HCN)的和不含氰的。现已研究查明,白花三叶草叶片内的氰化物是经右图生化途径产生的:

基因D、R分别决定产氰糖苷酶和氰酸酶的合成,d、r无此功能,两对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有两个不产氰的品种杂交,F1全部产氰,F1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自交得F2,F2中有产氰的,也有不产氰的。将F2各表现型的叶片提取液作实验,实验时在提取液中分别加入含氰糖苷和氰酸酶,然后观察产氰的情况,结果记录于下表

(1)亲本中两个不产氰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在F2中产氰和不产氰的理论比为_________
(2)品种Ⅱ叶肉细胞中缺乏_______酶,品种Ⅲ可能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
(3)如果在F1植株的花药中出现图a所示的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4)现有两个突变品种DdRR和DDRr(种子),要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能稳定遗传的无氰品种ddrr(植株),步骤如下: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再将所收获的种子播种,长成植株后,通过叶片的提取液中分别加入______的方法即可从F2中找出基因型为ddrr的植株。

下图为某家庭遗传系谱图,Ⅲ-9与Ⅲ-10为异卵双生的双胞胎,Ⅲ-13与Ⅲ-14为同卵双生的双胞胎。已知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A、a基因控制;眼白化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B、b基因控制。请据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据图判断,图右标注的②是患_____的女性,该病的遗传方式是________图右标注的③是患________的男性。
(2)Ⅱ-8号个体是杂合子的概率是________。
(3)Ⅲ-12的基因型可能是________,Ⅲ-9与Ⅲ-10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Ⅲ-13与Ⅲ-14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________。
(4)若Ⅲ-9与Ⅲ-13婚配,所生子女中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同时患两种病的概率是________。
(5)通过基因诊断等手段,可以对胎儿是否患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进行__
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