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贾珍便忙向袖中取了宁国府对牌出来,命宝玉送与凤姐,又说:“妹妹爱怎样就怎样,要什么,只管拿这个取去,也不必问我。只求别存心替我省钱,只要好看为上;二则也要同那府里一样待人才好,不要存心怕人抱怨。只这两件外,我再没不放心的了。” 这段文字选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由于秦氏去世,宁府人手不够,事务又极其繁杂,贾珍便拄着拐杖去请凤姐来协助办理丧事。凤姐知道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心里十分乐意,征得王夫人同意后便应承下来。 |
B.宝玉与秦钟二人同来同往,同坐同起,十分亲密。后来他们与家塾中香怜、玉爱二人相知,惹得同窗金荣等人十分嫉恨。一次,趁贾代儒不在,金荣便与秦钟、香怜等争斗起来。后来在李贵等几个大仆人的喝令调停下,金荣被迫向宝玉作了揖;宝玉仍不依,最后金荣只得向宝玉磕头赔罪才算了事。 |
C.荣府贾政生了一个公子,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了一块玉来,就取名作宝玉。贾宝玉两周岁时,贾政想试一试他将来的志向,便将各种物件摆了无数,让他抓取。谁知他一概不取,伸手只把些脂粉钗环抓来。贾政大怒,说他“将来酒色之徒耳”,但贾母还是把他当命根一样看待。 |
D.黛玉笑道:“你又在我跟前弄鬼.趁早儿给我瞧,好多着呢。”宝玉道:“好妹妹,若论你,我是不怕的。你看了,好歹别告诉别人去。真真这是好书!你要看了,连饭也不想吃呢。”一面说,一面递了过去。 |
三月桃花开时,宝玉在大观园里偷偷阅读《牡丹亭》,被黛玉发现了。后来黛玉也认真阅读记诵起来,二人还各借《牡丹亭》里的词句表白、打趣。宝玉自比为柳梦梅(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比黛玉为杜丽娘(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
E、说毕,赌气回房,将前日宝玉所烦他作的那个香袋儿——才做了一半——赌气拿过来就铰。宝玉见他生气,便知不妥,忙赶过来,早剪破了。
贾政亲自视察并赐题各处匾额。宝玉随贾政和众清客同行,在众人面前大显其才,深
得众人人赞许。结束后,小厮们因宝玉心情好,便将他身上佩带的饰物都抢了去。黛玉以为自己送他的荷包也没有了,便赌气把正在做的香袋剪碎。宝玉急忙把戴在里面的
荷包取出,黛玉才后悔自己的莽撞。
请简述《三国演义》中“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情节。
下面是有关名著中人物语言、行为动作的描写,请写出其描写的对象。
①咱们两讫了,这才叫公平交易。人生就是一件交易。
②果见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
③我总算被儿子打了,现在世界真不像样,儿子居然打起老子来了。
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是默默忍受命运的暴虐的毒箭,还是挺身反抗人世的无涯的苦难?
⑤梦中灵魂为一种美妙歌声浮起来了,仿佛轻轻地在各处飘着,上了白塔,下了菜园,到了船上,又复飞窜过对山悬崖半腰——去作什么呢?摘虎耳草!
答: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下列有关名著的说明,不正确的两项是
A.《红楼梦》曲词:“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其中“阆苑仙葩” 指林黛玉,“美玉无瑕”指贾宝玉。 |
B.《家》中的觉新是一个新旧参半的人,时时处在思想与行动的矛盾中,有着双重性格,他是封建制度的继承者,也是破坏者。 |
C.《老人与海》中“狮子”的意象多次出现,象征勇敢、自信、坚强,老人不断梦见狮子,暗示了他潜意识中对力量的渴望。 |
D.《雷雨》中,周萍要到他父亲的矿上去,有两个目的,一是想摆脱蘩漪的纠缠,二是想成全弟弟周冲和四凤的爱情。 |
E.《凤凰涅槃》中凤凰的自焚,是与旧社会彻底决绝的反抗行动,是叛逆精神的强烈爆发与燃烧,代表着一个古老民族的觉醒与新生。
阅读下列《孟子》选段,按要求回答问题。
陈臻问日:,“前日子齐,王馈兼金一百而不受;于宋,馈七十锰而受;于薛,馈五十镒而受。前日之不受是,则今日之受非也;今日之受是,则前日之不受非也。夫子必居一于此矣。”孟子曰:“皆是也。当在宋也,予将有远行,行者必以赆;辞曰:‘馈赆。’予何为不受?当在薛也,予有戒心;辞日:‘闻戒,故为兵馈之。’.予何为不受?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馈之,是货之也。焉有君子而可以货取乎?”
——《孟子·公孙丑下》
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孟子·离娄下》
请问这两段话共同体现了孟子怎样的行为准则?请结合语段简要说明。
下列对《孟子》语段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在景春眼里,公孙衍等人一旦发怒,诸侯都害怕;安居在家,天下就平静,在政坛上有举足轻重的权柄,这样的人是真正的大丈夫。. |
B.“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 孟子认为舍弃正路而不去走,丢失良心而不知寻求是可悲的。 |
C.孟子曰:“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言非礼义,谓之自暴也;吾身不能居仁由义,谓之自弃也。 孟子认为,一个人没有仁义之心就叫自暴自弃。 |
D.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吾何为不豫哉?” |
从选段可以看出孟子忧国爱民的坚定信念和伟大抱负,这是一代圣贤所具备的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