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话题,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74—1785年,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禁令,不准技师、机器出境,对私带图纸“闯关”者,判刑1年,罚款500英磅。”……1790年4月,美国国会通过专利法案,联邦专利委员会开始运转。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英格兰的穷工匠起了活思想。塞缪尔·施莱特和约翰·施莱特穷兄弟俩,把最前沿的纺纱技术装进大脑,飘洋过海来到美利坚。美国人洛维尔出访英国也不空手,顺手牵羊偷回尖端织布技术。
——节选自人民网
材料二 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
材料三 要挽救俄国,单靠农民经济收成丰盛还不够,而且单靠供给农民消费品的轻工业情况兴旺也还不够,……我们还要有重工业……不挽救重工业,不恢复重工业,我们就不能建成任何工业,而没有工业,我们就根本不能维持我们成为独立国家的地位……要飞的蛋蛋
——列宁在1922年纪念十月革命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颁布禁令的原因。结合时代背景说明美国通过专利法案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分析该公司的特点和性质,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在中国近代化中的历史地位。
(3)依据材料三,指出俄国急需发展重工业的原因,并分析它与西方国家的工业化有何不同。
(4)综合以上三则材料,谈一谈你对工业化的认识。
城市的兴起与发展,以及城乡的统筹协调,与人类文明的变迁密切相关。阅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周代礼制规定:在都城中,“市四面有门,每日市门开……市中惟民乃得入,凡公卿大夫有爵位及士者皆不得入,入则有罚。”
乾隆年间,一位朝鲜使者在游逛北京庙市时,发现内阁学士崧贵拿着银子与商人侃价,不由“大骇之”。一位英国人则在游记中写道,北京皇城以东的地区,“街道上的房子绝大部分是商店”。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
周代城市商业和清代城市商业的区别。
19世纪以来,今天中国的著名都市逐渐涌现。第一等级的大都会是上海,独自一级无与伦比。上海原是一海隅县城,因缘时会,竟一跃而握中国都市牛耳。
(2)结合所学,分析上海成为近代中国最繁华都市的历史条件。
社会转型是近代以来一些国家发展面临的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文艺复兴时期,不可能也不应当区分古代世界的发现和人的发现,因为它们是合二为一的。
(1)结合所学,说明“古代世界”和“人的发现”分别是指什么;并分析二者之间的联系。
18世纪以来,启蒙思想引发人们对失去人心的政府,或对专横的文化意识形态,或对等级社会制度的反对。
(2)结合世界史的史实,参照范例,论证材料中的某个观点。
民国初期,有人认为:“吾国自通海以来,自悲观者言之,失地偿金,国力索矣。自乐观者言之,倘无甲午(中日战争)庚子(八国联军侵华)两次之福音,至今犹在八股垂发时代。”
(3)结合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期间的相关史实,从政治和经济角度说明“甲午”和“庚子”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所产生的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不断进调整,如下:
(4)根据上表,概括1979年以后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的趋势,并从经济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广东是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的终点,它见证了百年中国的探索之路。某校学生以此为题,举行了寻访历史遗迹、树立纪念碑活动。
(2)请你仿照示列,为②③遗址所对应的历史事件的背景和意义撰写碑文(限60字)。
示例:①《林则徐纪念碑》碑文
据有关方面介绍,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建成后,将提高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每年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12930万吨、二氧化硫144万吨、氮氧化物36万吨、粉尘66万吨,有利于我国节能减排,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政府职能的知识,说明在推进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中政府如何发挥作用。
制度创新、政策调整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明清时期)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增加了全国各地区的商业联系,许多重要商品的贸易,已不再局限于地方局部范围内的狭小市场,而是被入途贩运到很远的地方销售,乃至行销全国。大额交易通用白银,政府财政也以白银为计算单位。在商业资本日益膨胀的趋势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人集团。
但他们(商人集团)往往又带有地主、高利贷者的身份,其相当一部分资本转向购买土地、放高利贷或交结官府谋求特权保护,并未投入大规模的商品生产。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概括明清时期商业繁荣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人资本“并未投入大规模的商品生产”的原因。
(17世纪后期)法国正处在君主专制的鼎盛时期;俄国的彼得大帝还在南征北战,建立专制帝国;德国和意大利则四分五裂,人民正期待着强有力的王者出现……但是英国,这个地处边缘的小国,却剧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即将一步步稳健地走向世界的中心。,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
——《大国的崛起》
(2)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材料中“历史性的转变”应该是从社会转向社会,结合史实从政治、思想、科技三方面概括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的表现。
在陕甘宁边区,关于地主和农民的关系,主要采取了这样一些办法:凡地主土地在苏维埃时代(泛指国共对峙时期)未被没收的,不再没收,土地所有权仍属地主。已被没收土地房屋的地主,回到边区,{由政府分给与农民相同的一份土地房屋,并享有公民权。地主出租土地给农民,只要地租不苛刻,政府不加任何干涉。这些办法实行后,许多地主、富农、资本家陆续返回边区。……在晋西北,行政公署于1940年4月颁布了减租减息条例。
——魏宏运主编《中国现代史稿》(下)
(3)依据材料比较“苏维埃时代”与“陕甘宁边区”时期共产党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作用。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4)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国际贸易在国际经济关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对外贸易,可以促进相互的经济合作,为本国的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说:“论中国古今社会之变,最要在宋代。……政治经济、社会人生,较之前代莫不有变。”宋代的海外贸易极其兴盛,沿海港口船舶数不胜数,货物堆积如山。
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入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1)从所给材料中你获得哪些历史信息?
(2)依据图9所示,说明我国在芭比娃娃生产链中所处的地位,分析其成因及改善措施。
2009年我国对外贸易呈现负增长态势,降幅为近30年来最大。2010年,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等因素使我国外贸面临更为复杂的形势。
(3)用经济生活的相关知识,谈谈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当前的外贸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