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20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召开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关于应对金融危机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
会议提出六项措施保持西部地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这表明国务院
A.作为最高立法机关,通过制定法律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
B.作为最高国家行政机关,通过经济手段促进经济发展 |
C.通过发展西部地区经济以提高国家软实力 |
D.通过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搞好社会公共服务 |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人们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大大加强了。人们可以亲身实践,也可以借助其他媒介,如书籍、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材料说明( )
①实践不再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②实践仍然是认识的唯一来源③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④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只能是实践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自诩“半仙”者不敢买彩票,是因为( )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
C.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的活动 |
D.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的活动 |
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积极改造主观世界,努力改造自己的思想,改造自己的认识能力,改造主观世界同客观世界的关系,实现崇高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境界,这是历史所赋予的使命。我们应在社会实践中实现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下列哪些是属于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
①闭门思过②经济体制改革③吾日三省吾身④忏悔和祷告⑤某作家写不准备公开发表的日记⑥歌星公开演出
A.①③④⑤ | B.①②④⑤ |
C.②④⑤⑥ | D.③④⑤⑥ |
我国近几年来多次立法都面向社会公众征求群众意见,2006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要表决的《物权法》关系每个百姓利益,群众提出大量意见和建议。这是我国第七部公开征求意见的法律。这充分体现了立法为民的思想,彰显法制建设的人性化光辉。立法为民主要体现了( )
A.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历史的创造者 |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主体 |
C.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特征 |
D.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
《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没有被真正认识的时候,社会上一度出现过“搞原子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现象。在认识了这个问题之后,党和政府不仅提高了知识分子的各项待遇,而且允许和鼓励把技术作为生产要素参与分配,于是我国又出现了“知本经济”“智本经济”的说法。从哲学上看,上述材料主要表明( )
①正确的分配政策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创造者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