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苏格拉底强调“知识即美德”,其含义是

A.强调知识的作用 B.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追求认识人这一命题
C.表明他认为真理高于一切 D.表明他最大的哲学贡献在于创立了逻辑学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苏格拉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从公元994年起,成都的铁钱监铸钱就停止了,一直到公元1005年,成都就没有再铸过钱了。但是,市场上并没有出现钱荒,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白银资源丰富 B.铁钱数量充足
C.民间发行交子 D.战乱后经济萧条

自汉初以来,继承秦制。汉武帝亲政后,频繁任免丞相。在位54年间,先后用相12人, 其中4人在任上正常死亡,3人被免职,2人因罪自杀,3人下狱处死。汉武帝这样做的基本用意是

A.改变丞相位尊权重的局面 B.分割丞相的权力以加强集权
C.重用身边的人参与军国大事 D.显示皇权至上不可僭越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 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中西文化论战中,观点异彩纷呈。以后的中国历史的发展历程证明,以下论点中相对客观的是

A.杜亚泉:“(中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
B.《新青年》:“所谓新者就是外来之西洋文化,所谓旧者就是中国固有之文化。”
C.陈独秀:“欧洲输入之文化,与吾华固有之文化,其根本性质极端相反。”
D.李大钊:“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长,济吾静止文明之穷。”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文中说:“全球经济一体化已经是人们无法否认和拒绝的现实,总的来说它有利于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但是,仅仅依靠市场无法解决国家间消费和福利不平等加剧的问题。在一国范围内,是靠民主政治和福利国家来平衡和制约市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现在还没有一个类似的机制。”这段材料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