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校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进行人类遗传病方面的调查研究。下图是该校学生根据调查结果绘制的某种遗传病的家系图(显、隐性基因用A、a表示)。请分析回答:
(1)调查人类遗传病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 基因遗传病,Ⅲ7号个体婚前应进行 ,以防止生出有遗传病的后代。
(2)通过 个体可以排除这种病是显性遗传病。若Ⅱ4号个体不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和Ⅲ10婚配,后代男孩患此病的几率是 。
(3)若Ⅱ4号个体带有此致病基因,Ⅲ7是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者,Ⅲ7和Ⅲ10婚配,生下患病孩子的概率是 。
(4)若Ⅱ3和Ⅱ4均不患红绿色盲且染色体数正常,但Ⅲ8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cter综合症(XXY)患者,其病因是Ⅱ代中的 号个体产生配子时,在减数第 次分裂过程中发生异常。
果蔬收获后一般需在低温条件下长途运输或储藏,请回答下列问题:
(1)低温有利于果蔬的保鲜,其主要原理是。
(2)长时间低温,会引起果蔬细胞膜的功能改变,导致电解质的渗透率增加,出现细胞伤害(冷害)现象。
(3)实验一:某兴趣小组研究甜菜碱(GB)对黄瓜果实低温储藏期间冷害发生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
冷害发生率(%) |
储藏天数 |
|||||||
0 |
3 |
5 |
7 |
9 |
11 |
13 |
||
甜菜碱浓度(mmol·L-1) |
0 |
— |
— |
5.26 |
15.79 |
23.68 |
34.21 |
44.74 |
5 |
— |
— |
— |
5.26 |
13.00 |
9.40 |
23.68 |
|
10 |
— |
— |
— |
— |
5.00 |
10.00 |
17.50 |
|
15 |
— |
— |
— |
— |
6.67 |
16.00 |
24.40 |
(注:“—”表示没有发生冷害现象)
①实验时,每组GB浓度都需处理多条黄瓜,目的是。
②据表数据分析:(填“能”或“不能”)推测冷害发生率与GB浓度呈负相关;
③表中记录的冷害发生率有一处数据有误,该数据所对应的GB浓度和储藏天数分别为。
(4)实验二:为了进一步探究GB抗冷害的作用机制,在“某浓度”GB作用下,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产生速率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变化,结果如下图。
①“某浓度”GB最可能采用实验一表格中mmol·L-1,原因是。
②有研究发现冷害的产生是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增加所致,依据图中两条曲线的变化推测GB的作用机制可能是:。
珊瑚虫因体内共生藻类而色彩斑斓,在环境胁迫下,珊瑚礁容易出现 “白化”现象,生态系统受破坏。
(1)共生藻类可为珊瑚虫提供有机物,而从珊瑚虫获得等,珊瑚礁生态系统存在着高效的“植物——动物”营养循环,这体现了原理。
(2)高温、强紫外线辐射等环境胁迫使珊瑚礁出现白化,推测其原因可能是。
(3)珊瑚礁白化后易引起其他海藻生长,致使珊瑚礁区生活的鱼类等物种组成发生变化,这种演替类型为。植食性和肉食性鱼类增多,加速了该生态系统的。请用必要的文字和箭头补充该系统的碳循环过程。
(4)珊瑚礁白化后破坏原有的CO2和Ca的收支平衡和旅游资源,降低了生态系统的价值。恢复大范围白化的珊瑚礁往往需要几十年时间,说明珊瑚礁生态系统的较弱。
图1是某家系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其基因分别用A、a和B、b表示,其中乙病为伴性遗传病;图2表示B/b基因中某种限制酶的酶切位点。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1图2
(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乙病由X染色体上的性基因控制。
(2)提取Ⅱ9的B/b基因,经该限制酶酶切后电泳,可形成种条带。
(3)Ⅲ12的基因型是,假如甲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36%,则Ⅲ12与Ⅲ13结婚,所生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
(4)据图2推测b基因是由B基因发生而产生的。基因b与B的转录产物之间只有一个密码子的碱基序列不同,则翻译至mRNA的该位点时出现的情况可能是编码的氨基酸,或者是。
科技人员为提高某品种西瓜的产量和品质,进行了以下研究,请分析回答:
(1)测定不同种植密度下,西瓜的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结果如下表。
①此品种西瓜最适宜的种植密度是,因为。
②当叶面积指数过大时,产量反而下降,原因是。
(2)测得西瓜的果实发育中可溶性糖含量、酶活性、激素含量的变化分别如下。
①可溶性糖包括果糖、葡萄糖、蔗糖等,西瓜的果实发育中,这些糖类从根本上来自作用。果实成熟阶段,这些糖类主要储存于果肉细胞的(细胞器)中。
②图1中,西瓜果实发育起始阶段,可溶性糖含量较低,可能是。图1中三种糖合成关系可表示为,推测图2中与此合成有最直接关系的酶是。
③图3中,赤霉素、脱落酸的作用分别是;若要再研究生长素、乙烯这两种激素,则推测其含量变化曲线分别与图3中的情况相似。
三硝基丙酸(3-NP)是一种能引起神经细胞中毒或凋亡的有毒物质。图甲表示突触结构,①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图乙表示注射生理盐水配制的1mL 3-NP(300umol/L)后,小鼠纹状体细胞合成的与凋亡蛋白相关的mRNA (P53)的总含量。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图甲中物质①与结构②结合后,突触后膜内的电位变化是。
(2)胆碱酯酶能够分解物质①,而3-NP能抑制胆碱酯酶的合成,经3-NP处理后物质①的含量会,将导致下一个神经元。
(3)图乙中对照组小鼠应注射。各组实验小鼠的数量至少需要3只,这是为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细胞中凋亡基因表达更活跃,这体现了。
(4)据图乙推测,小鼠纹状体细胞凋亡数目增加最多的时段最可能是,其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