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第下列各题。
①治平二年五月丁亥,赵郡苏轼之妻王氏,卒于京师。六月甲午,殡于京城之西。其明年六月壬,葬于眉之东北彭山县安镇乡可龙里先君先夫人墓之西北八步。轼铭其墓曰:
②君讳弗,眉之青神人,乡贡进士方之女。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有子迈。君之未嫁,事父母,既嫁,事吾先君、先夫人,皆以谨肃闻。其始,未尝自言其知书也。见轼读书,则终日不去,亦不知其能通也。其后轼有所忘,君辄能记之。问其他书,则皆略知之。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复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铭曰:
③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呜呼哀哉!
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生十有六年而归于轼。     (2)从轼官于凤翔 
(3)君立屏间听之             (4)未期年先君没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乡贡进士方之女蚓无爪牙之利
B.其后轼有所忘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已而果然有穴窈然
D.由是始知其敏而静也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
(2)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妻子对丈夫结交的朋友细心观察,提醒丈夫要警惕的两类人,一类是                        二类是                               。(用自己的话回答)
第②段作者精心描绘了夫妻日常生活的言谈,请简要概括妻子形象。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材料阅读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6分,每小题2分)
李白传
李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节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新课程语文读本④,个别字词从其他版本)
下列句中划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岁五经通:通晓
B.白傲放益:更加
C.白时卧庐山,为僚佐辟:开辟
D.璘败,累系浔阳狱累系:捆绑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命之衡上疏陈事
B.所业投贺知章何面目归汉
C.遂荐玄宗而君幸赵王
D.白长笑去臣诚恐见欺于王负赵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供奉。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用自己的官爵来赎免李白的死罪。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
(2)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
治平二年,入判登闻鼓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知制诰。宰相韩琦曰:“轼之才,远大器也,他日自当为天下用。要在朝廷培养之,使天下之士莫不畏慕降伏,皆欲朝廷进用,然后取而用之,则人人无复异辞矣。今骤用之。则天下之士未必以为然,适足以累之也。”及试二论,复入三等,得直史馆。轼闻琦语,曰:“公可谓爱人以德矣。”
会洵卒,赐以金帛,辞之,求赠一官,于是赠光禄丞。徒知徐州。河决曹村,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城。”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卒长曰:“太守犹不避涂潦,吾侪小人,当效命。”率其徒持畚锸以出,筑东南长堤,首起戏马台,尾属于城。雨日夜不止,城不沈者三版。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复请调来岁夫增筑故城,为木岸,以虞水之再至。朝廷从之。
(节选自《宋史•苏轼列传》)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组是()

A.辄能其要语:说出
B.赐以金帛,之辞:告辞
C.轼武卫营诣:到……去
D.卒其城全:保全

选出全都能直接表现苏轼“好学有才华”和“一心为民”,表述正确的一项()
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 ②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③英宗自藩邸闻其名,欲以唐故事召入翰林④轼之才,远大器也⑤公可谓爱人以德矣。⑥轼庐于其上,使官吏分堵以守,过家不入

A.①③④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①②⑥

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苏轼未成年以前,家人以历史的经验教训和忠臣的人物传记来教育他,使他既聪明好学,又有做净臣之志。
B.苏轼成年之后,博通经史,勤奋读书,既喜欢贾谊等人的政治见解,又喜欢庄子的道家学说。
C.苏轼在苏洵死后,到韩琦那里既报知遇之恩,又为自己求来一个额外的官职,以此光宗耀祖,以表孝心。
D.苏轼不仅精通文史,才华出众,而且精通吏治,恪尽职守,是一个能为老百姓干实事的父母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寓山注》序(【明】祁彪佳)
予家高士里,固山阴道上也。家旁小山,若有夙缘者,其名曰“寓”。往予童稚时,季超、止祥两兄以斗粟易之。剔石栽松,躬荷畚锸,手足为之胼胝①。予时亦捧土作婴儿戏。迨后余二十年,松渐高,石亦渐古,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予自引疾南归,偶一过之,于二十年前情事,若有感触焉者。于是卜筑之兴,遂勃不可遏,此开园之始末也。
卜筑之初,仅欲三五楹而止。客有指点之者,某可亭,某可榭。予听之漠然,以为意不及此。及于徘徊数回,不觉问客之言,耿耿胸次。某亭、某榭,果有不可无者。前役未罢,辄于胸怀所及,不觉领异拔新,迫之而出。每至路穷径险,则极虑穷思,形诸梦寐,便有别辟之境地,若为天开。以故兴愈鼓,趣亦愈浓。朝而出,暮而归。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两年以来,橐中如洗。予亦病而愈,愈而复病,此开园之痴癖也。
园尽有山之三面,其下平田十余亩,水石半之,室庐与花木半之。其他轩与斋类,而幽敞各极其致。室与山房类,而高下分标共胜。与夫为桥、为榭、为径、为峰,参差点缀。大抵虚者实之,实者虚之;聚者散之,散者聚之;险者夷之,夷者险之。如良医之治病,攻补互投;如良将之治兵,奇正并用;如名手作画,不使一笔不灵;如名流作文,不使一语不韵。此开园之营构也。
园开于乙亥之仲冬,至丙子孟春,草堂告成,斋与轩亦已就绪。迨于中夏,经营复始。一径未通,意犹不慊②也。于是疏凿之工复始。于十一月自冬历丁丑之春,凡一百余日,曲池穿牖,飞沼拂几,绿映朱栏,丹流翠壑,乃可以称园矣。此开园之岁月也。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原文有删节)
【注】①胼胝(pián zhī):手脚因摩擦变硬的厚皮。②慊(qiè):满意。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躬畚锸荷:挑 B.而幽敞各极其致:尽头
C.险者之夷:使……平坦 D.都泛月迎风堪:可以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手足之胼胝于是秦王不怿,一击缶
B.有感触焉者入前为寿
C.虚者实,实者虚之填然鼓,兵刃既接
D.客有指点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家旁有座名为“寓山”的小山,原是季超、止祥两兄弟交换所得,后来被废置。二十余年后作者辞官回家,路过寓山,动了建造山园的心思.
B.作者只想在山上修建三五座房子,虽然自始至终对于客人的建议不以为然.但在修建过程中兴致愈加浓厚,朝出暮归,乐此不疲,痴迷于山园建造。
C.作者营构山园时,讲究水石、室庐与花木的搭配适宜,轩与斋、室与山房以类相从.桥、榭、径、峰高低错落;体现了虚实相映、聚散结合等特色。
D.山园的建造,始于乙亥仲冬,至丙子孟春建成草堂、斋与轩,当年仲夏又开始营建,后又经过从十一月到第二年春天的百余天修建,山园终于告成。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至于园以外山川之丽古称万壑千岩园以内花木之繁不止七松五柳四时之景都堪泛月迎风三径之中自可呼云醉雪此予亦不暇缕述之矣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季超兄辄弃去,余则委置于丛篁灌莽中。(3分)
(2)祁寒盛暑,体粟汗浃,不以为苦。(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余靖传
朱熹
余靖,字安道,建州人。事仁宗,官至工部尚书。范文正以言事忤大臣,贬知饶州。谏官御史缄口避祸,无敢言者。公独上书日:“陛下亲政以来,三逐言事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书既上,落职监筠州酒税。尹洙、欧阳修相继抗疏论列,又以书让谏官以得罪远谪。时天下贤士相与惜其去,号为“四贤”。
奉使契丹,入辞。书所奏事于笏,各用一字为目。上顾见之,问其所书者何?靖以实对。上指其字一一问之,尽而后已。
庆历四年,元昊请和,将加封册。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朝廷患之,久议未决。公独谓中国厌兵久矣,此契丹所幸。一日使吾息兵养勇,非其利也,故用此扰我耳,是不可听。朝廷虽是公言,犹留夏册不遣,而假公谏议大夫以报。公从十余骑驰居庸关,见虏于九十九泉,从容坐账中,辨析往往复数十,卒屈其议,取其要领而还。朝廷遂发册臣元昊。西师既解严而北边亦无事。
使契丹,能为胡语,契丹爱之。及再往,虏情益亲。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还坐贬官。
唐之番舶装船,旧皆取税。公奏罢之,以来达商。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及公北归,不栽南海一物。
本名希古,韶州人。举进士,未预解荐,曲江主簿王仝善遇之。时知韶州者举制科,仝亦举制科。知州怒,以为玩己。捃其罪无所得,惟得全与希古接坐。全坐“违敕”停任,希古杖臀二十。仝遂闲居虔州,不复仕进,希古更名靖,取他州解放及第。范公参政,引为谏官。秘书丞茹孝标丧服未除,入京私营身计。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孝标由是获罪,深恨靖。靖迁龙图阁直学士,王全数书于靖求仕,靖不能应其求。孝标闻靖尝犯刑,诈匿应举,乃自诣韶州,购求其案得之。时钱子飞为谏官,方攻范党。孝标以其事诏之,子飞即以闻,诏下虔州问王全。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全辞以贫不能出。靖置银百两于茶篚中托人饷之,所托者怪其重,开视窃银而致茶于全。全大怒,及诏至,州官劝全对,当日接坐者余希古今不知所在。全不从对,称希古即靖是也。靖遂以将军分司。
(本文节选自《五朝名臣言行录》)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谏官御史口避祸缄:闭口
B.又以书谏官以得罪远谪让:指派
C.各用一字为目:纲领
D.犹留夏册不遣:派遣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体现余靖“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①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
②又请立法,戒当任官吏不得市南药
③余作胡语诗,虏主大喜
④及公北归,不载南海一物
⑤靖上言孝标冒哀求仕不孝
⑥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下列对原文的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仲淹被贬至饶州任知州后,余靖、尹洙、欧阳修等人上书为范仲淹辩护,因此都得罪当权者而遭到贬官。当时的贤士都为他们被贬出朝而惋惜,称他们为“四贤”。
B.庆历四年,朝廷派余靖以谏议大夫的名义带着十多个随从驰往居庸关的九十九泉,见到契丹的国主,并说服了他,从而替朝廷解除北部边境的危机。
C.余靖不仅能用契丹语说话,而且能用契丹语作诗。当他第二次出使契丹时,契丹人对他更加热情,契丹国主也大为高兴,但余靖却因此而被贬官。
D.茹孝标抓住余靖隐瞒曾受过刑罚而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事情,让谏官钱子飞将余靖的案子上奏给仁宗,终使余靖在被贬龙图阁学士之后又被贬为将军分司。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恐钳天下之口。(3分)
(2)而契丹以兵临境上,遣使言为中国讨贼,请止毋与之和。(4分)
(3)靖阴使人讽全,令避去,全辞以贫不能出。(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六岁善文辞,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
以擿其失。麟德初,刘祥道巡行关内,勃上书自陈,祥道表于朝,对策高第。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论次《平台秘略》。书成,王爱重之。是时,诸王斗鸡,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闻虢州多药草,求补参军。倚才陵藉,为僚吏共嫉。官奴曹达抵罪,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参军,坐勃故,左迁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钟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基文辄报。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尤喜著书。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门人甚众。尝起汉、魏尽晋作书百二十篇,以续古《尚书》,后亡其序,有录无书者十篇,勃补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尝谓人子不可不知医,时长安曹元有秘术,勃从之游,尽得其要。尝读《易》,夜梦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极,子勉思之。”寤而作《易发挥》数篇,至《晋卦》,会病止。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四杰。崔融与张说评勃等曰:”勃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选自《新唐书·列传·文艺上》,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指瑕》以其失擿:挑出错误。
B.勃戏为文英王鸡檄:用檄文声讨。
C.勃往,渡海溺水省:探视,问候。
D.官奴曹达罪,匿勃所抵:抵偿。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直接表明王勃文才卓著的句是( )
①九岁得颜师古注《汉书》读之,作《指瑕》以擿其失
②年未及冠,授朝散郎,数献颂阙下
③沛公闻其名,召署府修撰
④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
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
⑥文章宏放,非常人所及,炯、照邻可以企之

A.①②⑤ B.③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勃才华早露,未成年时就被授予朝散郎一职,后来又被沛王征召担任署府修撰,在滕王阁宴会上曾使都督为之折服而叹为”天才”。
B.王勃命运坎坷。因戏作《檄英王鸡》一文被高宗怒逐出府;又因擅杀官奴当诛,遇赦仍被除名;后因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C.滕王阁盛会,都督原非诚心请众宾写序,于是提前让女婿写好序文,以夸耀女婿文才。会上众宾客也都知趣地一一辞谢。唯有王勃,慨然应鸡,自然引起了他的不满。
D.从崔融、张说等人对王勃的评语中可以看出,历来”初唐四杰”的排序是公允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的文采远不及他。

翻译下列句子。
(1)勃既废,客剑南。尝登葛愦山旷望,慨然思诸葛亮之功,赋诗见情。
(2)匿勃所,惧事泄,辄杀之。事觉当诛,会赦除名。(3分)
(3)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沆然不辞。(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