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梭认为当今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一小撮人沉溺于奢侈生活而大多数人缺少生活必须的物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
A.要求平等的思想 | B.反对社会贫富悬殊 |
C.反对私有财产制度 | D.他认为私有财产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 |
谈及苏联1932-1933年饥荒发生的原因时,波兰历史学家伊萨克﹒多伊彻这样说到,“他们(农民)屠宰的牝牛有1500多万头,绵羊和山羊约4000万只,猪700万只、马400万匹。全国牲畜减少了一多半。”对此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A.爆发世界性经济危机,为稳定农产品价格 |
B.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农民消极怠工 |
C.搞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农民利益被忽视 |
D.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农民消极应对 |
当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推行国家干预的政策,一些人就讥笑他抄袭了一本书,另一些人称他以社会主义拯救了资本主义。这“一本书”可能是
A.《人权宣言》 | B.《共产党宣言》 |
C.《国富论》 | D.《社会契约论》 |
瑞士牧师慈运理(Ulrich Zwingli)(1484~1531)将希伯来文、希腊文或是拉丁文版本的圣经翻译成苏黎世当地语言;后来,苏黎世市议会决定了《圣经》改革方案,成为官方政策。1525年苏黎世市议会废止弥撒,改由慈运理的圣餐版本替代。据此推论合理的是
A.慈运理是民族英雄 | B.人文主义逐渐深入人心 |
C.宗教改革取得初步成果 | D.启蒙运动冲击传统教权 |
“他们的公民可以在聚会时提出驱逐某一位影响其制度的官员,也可以罢免当时的政府,立刻更换执政团队。”下面的描述与此相符合的是
A.罗马的法律制度保障了公民的权利 |
B.真正的民主是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 |
C.直接民主是雅典民主制度的特色 |
D.欧美代议制度确保了公民广泛的权利 |
“它还给了大家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那些在过去丧失了机会的年轻人,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接受教育。”“它”指的是()
A.恢复“双百”方针 | B.恢复高考制度 |
C.改革开放 | D.科教兴国战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