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直接反映了( )
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 | B.唐朝兵役和徭役沉重 |
C.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 |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
针对某条约的某条款,大学士桂良认为:“夷人最怕花钱,任其自备资斧;又畏风尘,驻之(北京)无益,必将自去。”此事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 | B.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
C.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 D.八国联军侵华时期 |
比较《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A.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 B.代议机关的基本职能不同 |
C.都彰显了权力分割制衡理念 | 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 |
1873年,保皇党人麦克马洪继任法国总统。1877年,他解散众议院,但再次选举的议会共和派仍然保持多数,最终麦克马洪承认:“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体制”。这体现出当时法国()
A.总统常有违宪行为 | B.总统丧失制衡议会权力 |
C.共和之路曲折艰难 | D.议会必须对总统负责任 |
美国联邦党人汉密尔顿认为:在共和政体中,立法权必然处于支配地位。补救这个不便的方法是把立法机关分为不同单位,并且用不同的选举方式和不同的行动原则使它们尽可能少发生联系。1787年宪法中体现这一理念的内容是()
A.总统可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 | B.立法、司法分权制衡 |
C.中央政府、州实现合理分权 | D.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 |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 B.联邦制 | C.民主制 | D.分权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