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石壕吏》中“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直接反映了( )
| A.唐朝的赋税十分沉重 | B.唐朝兵役和徭役沉重 |
| C.唐朝发生了农民起义 | D.唐朝地主对农民的剥削严重 |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 A.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 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
| C.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 D.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 |
1820—1939年间广东沿海某乡居民离乡谋生情况统计表:
| 时期(年) |
乡民迁出总人数 |
迁至他乡种田人数 |
迁至城镇做工或经营小商业人数 |
出国从事工商业人数 |
| 1820—1849 |
29 |
29 |
0 |
0 |
| 1850—1879 |
72 |
15 |
49 |
8 |
| 1880—1911 |
156 |
0 |
118 |
38 |
| 1912—1939 |
473 |
0 |
77 |
396 |
①百余年间,该乡居民迁居方向主要是由农村到城镇、国外
②导致乡民迁居谋生的原因主要是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③离乡谋生的居民职业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④出国谋生的人数激增是由于晚清政府的沉重剥削和压迫
以上分析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明朝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后来居上超过了官营手工业,甚至在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其主要原因是
| A.民营手工业与市场的联系更为密切 |
| B.民营手工业的技_术精良、经营灵活 |
| C.民营手工业主要分布于江浙沿海地区 |
| D.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腐朽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
| A.因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
|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
| 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
|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 |
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
| B.君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感 |
| 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
| D.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