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沿EF线上的山脉是 ( )
| A.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
| B.两个大洲的分界线 |
| C.两种气候类型的分界线 |
| D.两种农业区的分界线 |
M地的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 ( )
| A.耕地 | B.林地 |
| C.草地 | D.建筑用地 |
N地的地表特征表现为 ( )
| A.地面起伏大,多山地丘陵 | B.地势低平,多沼泽地 |
| C.森林广布,树种丰富多样 | D.沙漠广布,以内流河为主 |
图示国家是世界四大粮食生产国之一,但有时仍需进口粮食的原因是 ( )
| A.耕地面积少 | B.人多地少 | C.纬度高,热量不足,农作物产量不稳定 | D.水源短缺 |
当N地出现强大高压中心时,我国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 )
|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读“某地区不同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与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图”,回答小题。
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②P′为环境承载力
③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条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④P为环境承载力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图中反映了在同一生产力水平条件下( )
①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②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③当人口规模低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呈正相关
④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的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的下降
| A.①② | B.③④ |
| C.①③ | D.②④ |
下表为“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读表完成小题。
|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
①约16亿人 |
| 最适宜的 |
|
| 人口数量 |
|
| 温饱型消费水平 |
②10亿之内 |
| 小康型消费水平 |
③8亿~9亿人 |
| 富裕型消费水平 |
④7亿之内 |
表中代表我国人口容量的数据是( )
| A.① | B.② |
| C.③ | D.④ |
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
|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
|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
|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
目前愈演愈烈的淡水资源短缺、水体污染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全球气候变暖 |
| B.人类对淡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淡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
| C.厄尔尼诺现象的发生 |
| D.全球火山活动频繁 |
读“世界总人口推算图”,完成小题。
2050年后,非洲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是( )
| A.私有制经济的发展 |
| B.土地面积空前扩大 |
| C.人类对灾害和疾病防御能力提高 |
| D.人口增长地区不平衡 |
按图推算,预计2050年的世界人口数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数将分别达到( )
| A.100亿和99亿 | B.100亿和90亿 |
| C.110亿和99亿 | D.110亿和90亿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
|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 |
|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容量越小 |
|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 |
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的正确与错误,正确的涂A,错误的涂B,请在答题卡上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本部分共10题,每题1分,共10分)在高效益综合发展阶段,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形成三、二、一的产业结构。
我国东部沿海地带的省区都靠海。
南水北调对调出区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对调入区的影响都是有利的。
荒漠化就是沙漠化,荒漠化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兴修水库、打坝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是减少水土流失的生物措施。
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内容包括防洪、发电和航运三个方面。
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主要由20世纪80年代以来乡镇企业发展推动形成的。
建设泛珠三角经济区,拓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腹地是解决珠江三角洲城市化问题的主要措施。
地球上的物体都在不停地发射、反射和吸收电磁波,不同物体对电磁波发射、反射和吸收的特性不同。
地理信息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全球定位系统主要用于地理信息的空间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