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右翼文人中村粲在《大东亚战争的起因》中说:“当时各国形成了各自的经济区……苏联有苏联的区域,美国也建立了自己的区域,设置很高的关税壁垒。当时就是在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展开贸易,形成排斥他国的地区经济。基于当时的情况,日本不得不关注满蒙。”上述材料反映日本大举侵华的一个客观背景是
| 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使得经济出现区域集团化 |
| B.社会主义苏联和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了不同的市场 |
| C.经济大危机导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激烈的经济战 |
| D.日本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制订了对外扩展的大陆政策 |
1910年,对23个主要城市金融机构的调查结果表明:工商企业贷款平均年利率近15%,广州更高达36%,远高于同时期欧美国家。这种现象带来的主要后果是()
| A.金融机构竞争乏力 | B.政府外债急剧增加 |
| C.阻碍区域经济交流 | D.制约民族工业发展 |
1898年梁启超在日本创办《清议报》,开辟专栏对时事进行论说。下列陆续在报上发表的评论是针对()
| 序号 |
题目 |
所刊载的期数 |
| 1 |
论非皇上复政则国乱不能平定 |
第49期 |
| 2 |
论义民与乱民之异 |
第52期 |
| 3 |
论中国民气之可用 |
第57期 |
| 4 |
排外平议 |
第68期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维新变法运动 D.辛亥革命
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 A.防止军机泄露 | B.维护君主权威 |
| C.提高行政效率 | D.减少决策失误 |
有学者认为,宋代到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前期)商业革命。其中第二次“商业革命”比第一次突出的是()
| A.出现了世界最早的纸币 | B.商业活动突破时空限制 |
| C.南方工商业市镇的兴盛 | D.民间对外贸易空前活跃 |
有学者指出,欧元作为具有震撼力的新事物,它的问世成为21世纪初欧洲甚至是国际金融领域的重大事件。欧元的巨大作用表现在
| A.推动欧盟内部统一市场的发展 |
| B.消除了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壁垒 |
| C.促进了欧盟对外贸易额的增加 |
| D.巩固了欧洲在世界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