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 )
| 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 | 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 |
| 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 | 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 |
新中国成立后,农民个人或家庭不再拥有土地所有权始于
| A.1950~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后 |
| B.1953~1956年农业合作化完成后 |
| C.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高潮后 |
| D.1978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 |
在中国近代史上,陈独秀是一个值得注意的人物。回答下列各题。陈独秀在辛亥革命后说:“吾国之维新也,复古也,共和也,帝制也,皆政府党与在野党之所主张抗斗,而国民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动心。”为此,他认为首先要做的事情是
| A.提倡学术自由,反对文化专制 | B.进行革命斗争,反对独裁专制 |
| C.建立革命政党,发动工农运动 | D.发动启蒙运动,解放民众思想 |
当今我国史学界一般认为,大革命后期,作为中共领导人的陈独秀犯了
| A.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 B.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
| C.左倾机会主义错误 | D.托陈取消主义错误 |
西学东渐给近代中国思想以深刻的影响。回答下列各题。1866年底,洋务派筹备在同文馆内添设天文算学馆,招收30岁以下初通汉文并科甲正途出身的人,入馆专攻西学。此事引起了顽固派的激烈反对。对洋务派这一举措慈禧太后的态度应是
| A.坚决反对 | B.坚决支持 |
| C.犹豫不决 | D.基本支持 |
维新变法期间,由梁启超主编、被誉为“中国创始第一种有益之报”的是
| A.《中外纪闻》 | B.《时务报》 |
| C.《湘学报》 | D.《国闻报》 |
中国近代史上英勇悲壮的反侵略战争中,少数民族籍的民族英雄有
①左宝贵②吉鸿昌③周保中④马本斋
|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下图为抗日战争时期的一幅历史图片。日本在中国占领区推行奴化教育的主要目的是
| A.企图泯灭中国人的民族国家意识 |
| B.推广日本重视初等教育的有益经验 |
| C.强化日语教学,为日本服务 |
| D.消除中日隔阂,实现“共存共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