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要奋起救亡,勇于变革,就可以改变目前的艰难处境。”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
| A.《马关条约》和公车上书 |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
| C.《天津条约》和戊戌变法 |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
下列各项中与洋务运动无关的是()
| A.培养了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 |
| B.建立了近代化的国家政治制度 |
| C.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起到了一定的进步作用 |
| D.对外国的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经济侵略对中国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 B.促进了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 |
| C.逐渐使中国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
| D.有利于中国手工纺织业发展 |
下列关于英国殖民帝国的崛起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组建大型的商业公司
②实行海盗式劫掠而且得到政府的极力支持
③在18世纪上半叶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④黑奴贸易给其带来了巨额财富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棉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两,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 材料反映出明代()
| A.商业较繁盛但是缺乏竞争 |
| B.农产品出现商品化趋势 |
| C.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商业资本活跃 |
| D.上海的对外贸易发达 |
我国封建社会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其原因不包括()
| A.商业的不稳定性 | B.商人流动性大,不易管理 |
| C.鼓励海外贸易 | D.强调耕作、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