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图(a)的实验电路,通过调节电源可在原线圈中产生变化的电流,用磁传感器可记录原线圈中产生的磁场B的变化情况,用电压传感器可记录副线圈中感应电动势E的变化情况,二者的变化情况可同时显示在计算机显示屏上。某次实验中得到的B-t、E-t图像如图(b)所示。
(1)试观察比较这两组图像,可得出的定性结论是(请写出两个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小组利用两组图像求出六组磁感应强度变化率(ΔB/Δt)和对应的感应电动势E的数据,并建立坐标系,描出的六个点如图(c)所示。请在图(c)中绘出E-ΔB/Δt的图线;
(3)在该实验中,若使用的副线圈的匝数为100匝,则由图线可求得该副线圈的横截面积为___________ cm2。
如图所示,若多用电表的选择开关处于下表中所指的挡位,请在答题纸的表格中填出相应的读数。
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做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
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正确的操作应为。
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填选项前的字母)。
有一个电阻,其阻值大约在40Ω—50Ω之间,现要进一步准确地测量其电阻,需测量多组数据,手边现有器材如下:
电源E(电动势12V,内阻为0.5Ω);
电压表(0—3—15V,内阻约为10KΩ);
电流表(0—0.6—3A,内阻约为1Ω);
滑动变阻器R1(阻值0—10Ω,额定电流2A);
滑动变阻器R2(阻值0—1750Ω,额定电流0.3A);
开关S和导线若干。电压表的量程应选,
电流表的量程应选,
滑动变阻器应选用。在虚线方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
在“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中:(a)两个拉力F1与F2的作用效果与一只弹簧秤单独对橡皮条的拉力F′的作用效果相同,体现在两次拉橡皮条时把结点拉到。(b)以图所示的拉力F1和F2为邻边,作出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与拉力F′的图示时,说明F′与F1、 F2的合力F大小相等方向相同。(c)某同学利用坐标纸记下了橡皮条的结点位置O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如图7所示。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橡皮条此时的拉力图示,并用F3表示该力。
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备用下列器材
①干电池(电动势约为1.5 V,内电阻小于1.0 Ω)
②电流表G(满偏电流3 mA,内阻RG="10" Ω)
③电流表A(0~0.6 A,内阻0.1 Ω)
④滑动变阻器R1(0~20 Ω,10 A)
⑤滑动变阻器R2(0~100 Ω,1 A)
⑥定值电阻R3="990" Ω⑦开关\,导线若干为方便且能较准确地进行测量,其中应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是________.(填写字母代号)
请在线框内画出你利用本题提供的器材所设计的测量电池电动势和内阻的实验电路图.
右图为某一同学根据他所设计的实验绘出的I1-I2图线(I1为电流表G的示数,I2为电流表A的示数),由图线可求得被测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_Ω,短路电流=________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