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以用重垂线来检查门框是否竖直,这是因为重锤受________力作用,该力是由于地球的________而使重锤受到的力,该力的方向是______
如图所示,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凸透镜的光心、烛焰、光屏中心在同一水平直线上,蜡烛、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当光屏移至刻度尺 处时,在光屏上观测到等大倒立的实像。则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
(2)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左移动 ,光屏应向 (选填“左”或“右”)移动可成清晰的像;
(3)在题干中成像的情况下,把蜡烛向右移动 ,然后移动光屏可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特点与实际生活中 (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或“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
小亮在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的实验中,用到了如下器材:两节干电池、滑动变阻器、电流表、电压表、开关、定值电阻 、 、 、 、 、导线若干,小亮在实验时连接的电路如图甲所示。
(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中的实物连接完整。
(2)本实验中滑动变阻器起到保护电路元件安全和 的作用。
(3)小亮连好电路后继续操作,请将以下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 。(填选项前字母)
.断开开关,换接其他定值电阻,继续实验
.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 置于阻值最大的位置,闭合开关
.记下电流表示数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保持某值不变
(4)根据多次测量数据,描绘出电流随电阻变化的曲线如图乙所示,由此得出的结论是 。
(5)由图象可知,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
(6)在本实验中,既要维持上述电压表的示数不变,又不能改变上述电流表的量程, (选填“能”或“不能”)接入 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
小夏同学在体育活动中,从铅球下落陷入沙坑的深度情况受到启发,并产生了如下猜想。
猜想一: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猜想二: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下落高度有关
猜想三:物体的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有关
为此小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用大小、形状相同的 、 、 、 四个铅球分别从距离沙表面某高度处静止释放,其中 球从光滑弯曲管道上端静止滑入,最后从管道下端竖直落下(球在光滑管道中运动的能量损失不计)。
实验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铅球代号 |
铅球质量 |
下落高度 |
陷入沙中的深度 |
① |
|
200 |
0.5 |
0.1 |
② |
|
400 |
0.5 |
0.25 |
③ |
|
200 |
1 |
0.2 |
④ |
|
200 |
1 |
0.2 |
(1)本实验中,采用的研究问题的方法是 。(写出一种方法即可)
(2)本实验中,铅球的重力势能大小是通过 来反映的。
(3)为验证猜想二,应比较 (填实验序号),得到的结论是:当物体质量相同时, 。
(4)比较③④,得到的结论是 。
(5)经进一步实验和分析,小夏大胆给出重力势能 的表达式“ ”,并去办公室询问了老师,得以证实,小夏高兴不已,回到教室后,根据学过的知识又算出了各小球落到沙表面的动能,其中 球的动能为 .(忽略空气阻力,
小雯用自制的水凸透镜(当向水凸透镜里注水时焦距变小,抽水时焦距变大)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凸透镜,在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水凸透镜的焦距为
(2)小雯将蜡烛、水凸透镜和光屏调整至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清晰的烛焰像,此像的性质是倒立、 的实像,小雯接着在蜡烛和光屏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将水凸透镜移至光具座 刻度处,再次得到清晰的烛焰像。然后,小雯利用注射器从水凸透镜中向外抽少许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小雯要想重新得到清晰的烛焰像,在蜡烛和水凸透镜的位置都不变的情况下,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水凸透镜的方向移动。
小芳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
(1)小芳同学观察了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并记录了有关数据,如下表:
时间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
温度 |
90 |
92 |
94 |
96 |
97 |
97.5 |
98 |
98 |
98 |
|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
(2)图乙中, (选填“ ”或“ ”)是水沸腾时的情景,气泡里的主要成分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氧气 .水蒸气 .二氧化碳
(3)加热时,烧杯上方会出现“白气”,下列现象与“白气”形成过程不同的是 。(选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深秋的清晨河面上出现的“白气” .雨过天晴后形成的大雾
.湿衣服晾晒时形成的水蒸气 .煮饭时形成的“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