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近代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运动是从1919年的五四运动开始的,至今已经90个年头。在这90年当中,以1919年的五四运动、1949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和界限,大体上有三个30年。第一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理想追求;第二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艰辛探索;第三个30年,是社会主义的成功
实践。90年的历史充分说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在旧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在当代中国搞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倒退。结合所学知识,对理想追求、艰辛探索与成功实践的三个30年分别予以解释(或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唐朝设御史台(为中央监察机构)“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摘编自《唐六典》
材料二唐初规定:“凡军国大事,则(由中书省)中书舍人各执己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中书侍郎、中书令省审之,(门下省)给事中、黄门侍郎驳正之。”
——《资治通鉴》卷193《唐太宗贞观三年》
唐还在门下省设立左散骑常侍、谏议大夫等专职谏诤之官,“掌规谏讽谕,备顾问应对”。
——摘编自《唐六典》
“唐取士之科,多因隋旧,……。其科之目,有秀才,有明经,有俊士,有进士,有明法,有明字,有明算,……。此岁举之常选也。其天子自诏者日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新唐书·选举志上》
“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
——户部尚书年富的《官箴》《明史·列传第六十五》
材料三 1945年,在延安窑洞里,毛泽东和民主人士黄炎培对话论天下。
黄炎培说:“我生六十余年,耳闻亲见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既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就渐渐放下了。……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希望中共能找出一奈新路,跳出这个周期律的支配。”
毛泽东肃然相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摘编自2005年07月20日《中国青年报》
(1)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御史台的主要职能。
(2)依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在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方面的主要举措。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制度层面概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是如何“跳出历史周期律”的?当今重温“窑洞对话”有何现实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德意志共和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从一开始就蒙上了耻辱的阴影,在左右两派的心目中都是一个畸形儿。这个先天不足的畸形儿经受不住经济危机的打击。饱受失业和破产的中下层群众对现实极端不满,渴望出现‘救星’。”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根本不在乎反对派的遭遇和对犹太人同胞的种族隔离现实。对他们来说,德国在重新前进,而这是最重要的。由于建立了战争工业,又进行了修筑高速公路等大工程,失业现象很快就消失了。国家号召所有的德国人都买一辆“大众牌”轿车。巧妙的宣传使人人感到生活在伟大的时代。
——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欧洲史》
材料三新帝国必须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举例说明德国“继承的是战败的苦果”。并概括这些苦果对德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大多数德国人自愿追随希特勒”的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取得土地”这一行为属性和战胜这一行为的最有效方式。并列举战争结束后为防止类似行为重现所做的重大努力。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向纯社会主义形式和纯社会主义分配直接过渡,是我们力所不及的。如果我们不能实行退却,即把任务限制在较容易完成的范围内,那我们就有灭亡的危险。
——《列宁全集》
材料二 1920年11月,苏俄人民委员会发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列宁强调要通过租让制发展苏俄经济改善工人生活,同时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生产管理方法。
——馀天新、许平、王红生《世界通史》现代卷
材料三要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一切要以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三个有利于”为根本判断标准。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材料一中的“经济政策”和“退却”分别指的是什么?列宁主张“退却”的依据有哪些?(不得摘抄原文)
(2)材料二中的“租让制”属于什么性质的经济形式?与此同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还实行了哪些重大措施?
(3)材料三中的“经济体制”全称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总结邓小平和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上的相同认识和品质。
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前期(627年)中国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康熙二十七年五月,清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三民主义做出适应时代潮流的新解释。……在民族主义方面……则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并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在民权主义方面……现在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在民生主义方面……现在则提出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的办法……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3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唐朝地方行政区划实行的三级管理制度和元政府在材料一图中的A、B两地创设的机构。
(2)根据材料二,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说明孙中山重新解释三民主义的根本目的,并概述这一解释给中国革命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0年,伦敦毫无疑问是世界金融体系的太阳。1950年,纽约成为全球财富的中心。……当1914年英格兰银行宣布停止英镑的黄金兑换时,大英帝国的雄风就一去不复返了。当尼克松1971年单方面关闭黄金窗口时,美利坚的辉煌业已到了盛极而衰的转折点。
材料二 货币无可置疑是人类社会经济机体的血液。能够执掌和供应血液者,自然占据了先机和强势。什么样的“血源”令众生趋之若鹜?它必须产生于健全而完备的肌体——内在经济发展模式与金融体制,若是染上循环裂变债务而无可救药的“艾滋”病毒,还强绑上大家“输血”,只会共赴黄泉。同时,该“血源”应该是O型——即具备独树一帜的公信力和不可撼动的被接受性质。
——宋鸿兵编著《货币战争》
材料三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宗旨和作用是:稳定国际汇率,使国际货币关系有了统一的标准,维持战后世界货币体系正常运转。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进行全球化的发展援助,客观上推动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该体系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美国依赖美元的特权地位,增发美元代替黄金,作为输出资本,购买外国货物、企业以及支付海外驻军的庞大费用。于是黄金大批流入美国,加强了美国称霸世界的实力。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伦敦和纽约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采取了哪些可行的措施使美元成为“O型血源”?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布雷顿森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