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1905年,德国就制订了“施里芬计划”,打算速战速决,6周内打败法国。但这一战略计划最终破产,其破产的标志是
A.马恩河战役 | B.凡尔登战役 |
C.索姆河战役 | D.1914年俄军攻势 |
宗教改革绝非文艺复兴的一部分。它与文艺复兴存在明显的差异,但是又有共同之处。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 )
A.都是人文主义的产物 | B.对现世事物的认识相同 |
C.倡导者都信封温和和宽容 | D.对人性的认识趋于一致 |
《十二铜表法》规定:物品之转让,通过有五个证人及一个司秤人在场时缔结契约关系,并通过在出庭辩论时与最高审判官前对该物品所有权之否认的方式。这一规定反映出
A.强调转让与契约存在区别 | B.重视继承法中的道德因素 |
C.强调法律行为的形式主义 | D.对人性的认识趋于一致 |
1956年底,中国作协作出决定:从1957年起,文学期刊一律取消“机关刊物”的说法,而以某某社或编委会代替,以示各文学期刊地位平等,没有指导与领导的关系。这一决定
A.促使文学摆脱意识形态的影响 | B.反映双百方针促进文学发展 |
C.确保了文学此后十年的繁荣 | D.是贯彻双百方针的体现 |
1962年初,中共个中央讨论国家年度预算经济形势问题时认为:当时农业生产下降,市场紧张,物价高涨,通货膨胀......必须确定一个调整恢复时期,以农业为基础,全面的调整国民经济。这一认识在当时
A.有利于促进农业经济的恢复 | B.开始改变经济所有制的成分 |
C.消除了左倾错误的影响 | D.缓解了城市粮食供应的不足 |
严复称:夫所谓富强云者,质而言之,不外利民云尔,然政欲利民,必自民各能自利始; 民各能自利,又必自皆得自由始;欲听其皆得自由,尤必自其各能自治始......民之能自治而自由者,皆其力、其智、其德诚优者也。在此,严复认为
A.政治和经济改革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
B.争取国家富强必须提高国民的素质 |
C.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决定国家的兴衰 |
D.国家的盛衰决定了国民素质的优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