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
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
④第一次世界大战使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随着19世纪的过去,科学成为西方社会的一个日益重要的部分……到它为久已建立的工业作出了基本贡献。19世纪末,它正在创造全新的工业。”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伽利略开创近代科学 | B.达尔文建立生物进化论 |
C.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 D.法拉第电磁感应理论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绝后的大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推断,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
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B.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1894年6月,孙中山上书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观”。材料表明孙中山主张
A.用改良的方法改造中国 | B.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
C.大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 D.排斥西欧国家,向日本学习 |
胡适在《四十自述》中说道:“这个‘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公式,确实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少年的心和血。”此语评论的是
A B C D
新文化运动时期,美国学者杜威、英国学者罗素来华宣扬实验主义、改良主义,此外,在当时的中国还有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流派以及教育兴国,科学救国、实业救国等改造社会主义的种种主张,这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A 是在百家争鸣复杂的环境中进行的 B有一个良好的氛围
C受到美英等国的干扰 D 受到中外反动势力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