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知一批基因型为AA和Aa的豌豆种子,其数目之比为1∶2,将这批种子种下,自然状态下(假设结实率相同)其子一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种子数之比为( )
A.3∶2∶1 B.1∶2∶1 C.3∶5∶1 D.4∶4∶1
将重量相同的小麦幼苗置于装满含有全部矿质元素的培养液甲、乙两只试管中,都用较强的光照射,只是把甲试管置于15℃、乙试管置于20℃的条件下,培养若干天。结果乙试管中的小麦幼苗重量比甲试管的增加较多,原因是()
A.甲的幼苗光反应产物少,限制了CO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少 |
B.乙的幼苗光反应产物多,能提高CO2的固定,形成有机物多 |
C.提高乙的温度,能提高酶的催化效率,促进光合作用,也促进矿质元素吸收,形成有机物多 |
D.降低甲的温度,限制了光反应,形成有机物多 |
对小麦由孕穗期进入开花期生理状态的叙述,恰当的是()
A.对水分的需要量不变 |
B.对P、K的需要量不变 |
C.同化作用仍然大于异化作用 |
D.营养器官的生长加快,为生殖器官提供更多的营养 |
将豌豆苗培养在硝酸铵、硫酸镁、氯化钙、磷酸二氢钾、必需微量元素和水配成的适宜浓度的营养液中(如图),一段时间后,该幼苗的生长状况是()
A.越来越健壮 |
B.萎蔫死亡 |
C.先萎蔫后生长健壮 |
D.无法预测 |
番茄种子萌发后,置于完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并对叶片进行观察,发现叶片甲中的K、P等矿质元素不断被运到叶片乙中。下列关于叶片甲和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矿质元素储备多,可将多余部分供给乙 |
B.甲的细胞分解作用大于合成作用 |
C.乙的细胞比甲更趋于衰老 |
D.叶片乙的生长速度小于叶片甲的生长速度 |
把菜豆幼苗放在含32P的培养液中培养,一小时后测定表明,幼苗各部分都含32P。然后将该幼苗转移到不含32P的培养液中,数天后32P()
A.不在新的茎叶中 | B.主要在新的茎叶中 |
C.主要在老的茎叶中 | D.主要在老的根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