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李膺字元礼,性简亢,无所交接。初举孝廉,再迁青州刺史。守令畏威明,多望风弃官。转乌桓校尉。鲜卑数犯塞,膺常蒙矢石,每破走之,虏甚惮慑。还居纶氏,教授常千人。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永寿二年鲜卑寇云中,桓帝闻膺能,乃复征为度辽将军。自膺到边,皆望风惧服,先所掠男女,悉送还塞下。自是之后,声震远域。迁河南尹,时宛陵大姓羊元群罢北海郡,臧罪狼藉,郡舍溷轩有奇巧,乃载之以归。膺表欲按其罪,元群行赂宦竖,膺反坐。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道,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让诉冤于帝,诏膺入殿,诘以不先请便加诛辟之意。膺对曰:“昔仲尼为鲁司寇,七日而诛少正卯。今臣到官已积一旬,私惧以稽留为愆,不意获速疾之罪。”帝无复言,顾谓让曰:“此汝弟之罪,司隶何愆?”乃遣出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拷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时侍御史蜀郡景毅子顾为膺门徒,而未有录牒,故不及于谴。毅乃慨然曰:“本谓膺贤,遣子师之,岂可以漏夺名籍,苟安而已!”遂自表免归。   (节选自《后汉书·党锢列传》)
[注]①溷轩:厕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常蒙矢石蒙:冒着。 B.因为其御御:抵御。
C.私惧以稽留为愆稽:拖延。 D.乃诣诏狱诣:到……去。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李膺“威明”的一组是
①性简亢,无所交接 ②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   ③皆望风惧服
④率将吏卒破柱取朔 ⑤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⑥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

A.①③⑤ B.①④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作战勇敢。他任度辽将军时身先士卒,冲锋在前,打败了敌人,所以鲜卑军队很畏惧他,把以前掳掠的百姓,全部送还到边塞。
B.李膺嫉恶如仇。他任河南尹时,得知羊元群贪婪成性,罢官时竟连郡衙厕所中的奇巧之物都带走了,李膺就上表想要治他的罪。
C.李膺执法不避权贵。他任司隶校尉时,野王令张朔畏罪回京,藏在哥哥张让家的夹壁墙中,李膺抓捕录其供词后杀掉了他。
D.李膺的贤能受人敬仰。景毅的儿子景顾是李膺的门徒,李膺获罪时景顾尚未记录在名册中,未受牵连,但景毅慨然上表请求免职归家。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者所羞。
(2)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死生有命,去将安之?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信武侯靳歙,以中涓从(沛),起宛朐,攻济阳,破李由军。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斩骑千人将一人,赐爵封号临平君。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至霸上。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从定三秦。别西击章平军于陇西,破之,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侯各四人,骑长十二人。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略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破之。破楚军荥阳东。三年,赐食邑四千二百户。
别之河内,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所将卒得骑将二人,车马二百五十匹。从攻安阳以东,至棘蒲,下七县。别下平阳,身斩守相,所将卒斩兵守、郡守各一人,降邺。从攻朝歌、邯郸,及别击破赵军,降邯郸郡六县。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破项冠军鲁下,略地东至缯、郯、下邳,南至蕲、竹邑。击项悍济阳下。还击项籍陈下,破之。别定江陵,降江陵柱国、大司马以下八人,身得江陵王,生致之雒阳,因定南郡。从至陈,取楚王信,部符世世勿绝,定食四千六百户,号信武侯。
以骑都尉从击代,攻韩信平城下,还军东垣。有功,迁为车骑将军,并将梁、赵、齐、燕、楚车骑,别击陈豨丞相敞,破之,因降曲逆。从击黥布有功,益封定食五千三百户。凡斩首九十级,虏百三十二人;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得王、柱国各一人,二千石以下至五百石三十九人。
高后五年,歙卒,谥为肃侯。子亭代侯。二十一年,坐事国人过律,孝文后三年夺侯,国除。
太史公曰:信武侯靳歙高爵,从高祖起山东,攻项籍,诛杀名将,破军降城以十数,未尝困辱,此亦天授也。
(《史记》有删节)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以中涓(沛),起宛朐从:跟随
B.事国人过律         坐:同“做”
C.梁地,别将击邢说军菑南略:忽略
D.身得江陵王,生之雒阳致:招纳

下面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能表明靳歙“破军降城”的一组是()
①击秦军亳南、开封东北②沛公立为汉王,赐歙爵建武侯
③取楚王信,剖符世世勿绝④击赵将贲郝军朝歌,破之
⑤别破军十四,降城五十九,定郡、国各一,县二十三⑥坐事国人过律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①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靳歙早年就跟随沛公,征讨四方,先后击破秦将李由的军队,后又在亳南、开封东北,打破秦军,被封为临平君。
B.靳歙在霸上时被沛公封为建武侯,迁为骑都尉,他随汉王平定三秦,因战功卓著被封为信武侯,后又平定南郡,在陈县逮捕楚王韩信。
C.靳歙以骑都尉身份跟随高帝攻打代王,于平城击败代王韩信升为车骑将军,后因他进攻陈豨丞相敞及进攻黥布有功,食邑增加到五千三百户。
D.靳歙一生为汉王征讨下汗马功劳,但汉王却以怨报德,被以驱役百姓超过了律令规定的罪名削夺了爵位,并最终被免除了封地。

请将文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从东击楚,至彭城。汉军败还,保雍丘,去击反者王武等。
(2)还军敖仓,破项籍军成皋南,击绝楚饷道,起荥阳至襄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平,青州临朐人。弱冠寓单州,依刺史罗金山。金山移滁州,署平马步都虞候。太宗尹京兆,置其邸。及秦王廷美领贵州,复署为亲吏。后数年,有诉平匿府中钱物,秦王白太宗鞫之,无状。秦王益不喜,遂遣去。太宗怜其非罪,以属徐帅高继冲,继冲署为镇将。平叹曰:“吾命虽蹇,后未必不为福也。”
太宗即位,召补右班殿直,监市木秦、陇,平悉更新制,建都务,计水陆之费,以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砥柱(山名)以集于京。期岁之间,良材山积。太宗嘉其功,迁供奉官、监阳平都木务兼造船场。旧官造舟既成,以河流湍悍,备其漂失,凡一舟调三户守之,岁役户数千。平遂穿池引水,系舟其中,不复调民。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平好史传,微时遇异书,尽日耽玩,或解衣易之。及贵,聚书数千卷。在彭门日,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平子从式适董其役,见之,以语平。平召至第,为设馔劳之,曰:“公等不幸,偶罹斯患,慎勿以前为念。”给以缗钱,且戒从式善视之。未几,遇赦得原,时人称其宽厚。
论曰:太宗居潜,左右必求忠厚强干之士。及即位,修旧邸之功,陈从信、张平等六人者,咸备任使,又皆畀以兵食之重寄,而各振举其职焉,有足称者矣。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欤。从信所进邪佞以术蛊惑上心,犹不免于近侍之常态欤!
对下列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白太宗之鞫:审问
B.秦王不喜益:渐渐
C.时遇异书微:年幼
D.平子从式适其役董:督察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河流湍悍所谓华山洞者,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系舟其中而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C.解衣易之惑之不解,师焉,或否焉
D.设馔劳之后世必子孙忧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太宗重视张平和体现张平治理业绩的一组是()

A.太宗尹京兆,置其邸悉更新制,建都务
B.畀以兵食之重寄凡九年,计省官钱八十万缗
C.改崇仪副使,仍领其务时人称其宽厚
D.各振举其职焉系舟其中,不复调民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平曾在秦王手下供职,最初应该是颇受信任的。后来有人指控他暗中贪污,可是查无实据,但张平还是被秦王遣离了。
B.张平在采办秦、陇林木时改革了旧制,在造船场想办法减轻百姓的劳役,用和平方式解决盗贼问题,这些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C.张平为人宽厚,曾经有郡吏侮辱他,后来这些郡吏犯了罪被发配去做苦力,张平知道后以德报怨,并嘱咐儿子善待他们,想方设法赦免他们。
D.作者在最后一段议论中,扬张抑陈,是就其人品而言的,但从他们的工作能力来说,评论者都作了充分的肯定。

用双竖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有寇阳拔华者往来关辅间为患积年朝廷命内侍督数州兵讨之不克平以好辞遣人说之遂来归。
把文言文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郡吏有侮平者数辈,后悉被罪配京窑务。
②然平不修旧怨,庶几进于士夫之度欤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尹谷字耕叟,潭州长沙人。性刚直庄厉,初处郡学,士友皆严惮之。
宋以词赋取士,季年,惟闽、浙赋擅四方,谷与同郡邢天荣、董景舒、欧阳逢泰诸人为赋,体裁务为典雅,每一篇出,士争学之,由是湘赋与闽、浙颉颃①。中年登进士第。调常德推官,知崇阳县,所至廉正有声。
丁内艰,居家教授,不改儒素。日未出,授诸生经及朱氏《四书》,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夜灭烛始免巾帻,早作必冠而后出帷。行市中,市人见其举动有礼,相谓曰:“是必尹先生门人也。”诘之果然。
晚入李庭芝制幕,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潭城受兵,帅臣李芾礼以为参谋,共画备御策。时城中壮士皆入卫临安,所余军仅四百五十人,老弱太半。芾纠率民丁,奖励以义,人殊死战,三月城不下。大军断绝险要,援兵不至,谷知城危,与妻子诀曰:“ 吾以寒儒受国恩,典方州,谊不可屈,若辈必当从吾已耳。”召弟岳秀使出,以存尹氏祀,岳秀泣而许之死。乃积薪扃户②,朝服望阙拜已,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邻家救之,火炽不可前,但于烈焰中遥见谷正冠端笏危坐,阖门无少长皆死焉。芾闻之,命酒酹谷曰:“尹务实,男子也,先我就义矣。”务实,谷号也。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谷死,诸生数百人往哭之,城破,多感激死义者。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颉颃:不相上下,相抗衡。②扃户:闭户。
对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士友皆严之惮:恐吓
B.年,惟闽、浙赋擅四方季:朝代之末
C.中年登进士第:科第
D.内艰,居家教授丁:遭逢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宋词赋取士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岳秀泣许之死涂有饿莩不知发
C.城破,多感激死义吾二臣皆不欲也
D.阖门无少长皆死积土成山,风雨兴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直接表明尹谷“性刚直庄厉”的一组是(3分) ( )
①体裁务为典雅 ②居家教授,不改儒素 ③士虽有才思而不谨饬者摈不齿 ④早作必冠而后出帷 ⑤谷知城危,与妻子诀 ⑥先取历官告身焚之,即纵火自焚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④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尹谷性格刚直严厉,士友都很敬畏他;他在学习上一丝不苟,在作赋方面的要求也比较严格,士人争相向他学习。
B.尹谷在家里教授学生,仍保持儒者的品德操行,严格要求学生,如果学生不谨慎修习,即使才思敏捷他也不教授他们。
C.潭州城被敌兵包围的时候,尹谷毅然与妻子诀别,为保存尹氏的祭祀之人,他叫弟弟尹岳秀逃出,自己与敌人展开殊死战斗,最终死于火海之中。
D.尹谷死后,潭州看重读书学习的“三学生”几百人去吊唁他,潭州城被攻破以后,很多人都被他感动,为大义而死。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
初潭士以居学肄业为重州学生月试积分高等升湘西岳麓书院生又积分高等升岳麓精舍生潭人号为三学生兵兴时三学生聚居州学犹不废业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诸生隆暑必盛服,端居终日。
②用荐擢知衡州,需次于家。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盖勋字元固,后汉敦煌广至人也。初举孝廉,为汉阳长史。时武威太守倚恃权势,恣行贪横,从事苏正和案致其罪。凉州刺史梁鹄畏惧贵戚,欲杀正和以免其负,乃访之于勋。勋素与正和有仇,或劝勋可因此报隙。勋曰:“不可。谋事杀良,非忠也;乘人之危,非仁也。”乃谏鹄曰:“夫绁食鹰鸢欲其鸷,鸷而亨之,将何用哉?”鹄从其言。正和喜于得免,而诣勋求谢。勋不见,曰:“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
时,叛羌围护羌校尉夏育于畜官,勋与州郡合兵救育,至狐盘,为羌所破。勋收余众百余人,为鱼丽之陈。羌精骑夹攻之急,士卒多死。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厚,乃以兵捍众曰:“盖长史贤人,汝曹杀之者为负天。”勋仰骂曰:“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众相视而惊。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遂为贼所执。羌戎服其义勇,不敢加害,送还汉阳。后刺史杨雍即表勋领汉阳太守。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拜京兆尹。时长安令杨党,父为中常侍,恃势贪放,勋案得其脏千余万。贵戚咸为之请,勋不听,具以事闻,并连党父,有诏穷案,威震京师。时小黄门高望为尚药监,幸于皇太子,太子因蹇硕属望子进为孝廉,勋不肯用。或曰:“皇太子副主,望其所爱,硕帝之宠臣,而子违之,所谓三怨成府者也。”勋曰:“选贤所以报国也,非贤不举,死亦何悔!”勋虽在外,每军国密事,帝常手诏问之。数加赏赐,甚见亲信。
及帝崩,董卓废少帝,杀何太后。自公卿以下,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见者皆为失色。时,河南尹朱俊为卓陈军事。卓斥俊曰:“我百战百胜,决之于心,卿勿妄说,且污我刀。”勋曰:“昔武丁之明,犹求箴谏,况如卿者,而欲杜人之口乎?”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后汉书.盖勋传》有删节)
注①句(gōu)就:羌别种也。②赛硕:人名。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句就种羌滇吾素为勋所 厚:厚道
B.来杀我 促:赶快
C.勋得其脏千余万 案:报案
D.而欲人之日乎 杜:杜绝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欲杀正和以免负       B.甚亲信
好游者不能穷也信而疑,忠而被谤
C.太子赛硕属望子进为孝廉  D.污我刀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出,火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盖勋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①吾为梁使君谋,不为苏正和也②死反虏,汝何知?促来杀我
③具以事闻,并连党父④非贤不举,死亦何悔
⑤滇吾下马与勋,勋不肯上⑥莫不卑下于卓,唯勋长揖争礼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③④⑥ D.④⑤⑥

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盖勋任汉阳长史时,凉州刺史畏惧权贵,想借机会杀害苏正和,便询问盖勋。盖勋没有乘人之危,使苏正和得以免罪。
B.盖勋在羌族叛乱围攻护羌校尉夏育时,率兵救助,却被羌人精锐部队夹击,身受三处刀伤,仍然坚持不动。叛将深受感动,将自己的战马送给他,但遭到拒绝。
C.盖勋刚直不阿,将长安令杨党贪赃枉法的事实全部上报,皇上下诏要将案件追查到底。后来,盖勋还断然拒绝了他人想让尚书监高望之子成为孝廉的要求。
D.盖勋只对董卓行一般礼节,而当时公卿以下的百官都不敢这样做。因此,盖勋虽然聪明,刚直不屈,但被董卓厌恶,在朝廷不能得志。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
卓曰戏之耳勋曰不闻怒言可以为戏耳卓乃谢俊勋虽强直不屈而内厌于卓不得意疽发背卒时年五十一
)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勋被三创,坚不动,乃指木表曰:“必尸我于此。”(3分)
②时人饥,相渔食,勋调谷禀之,存活者千余人。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朱山浙江归安人。乾隆十六年进士。二十年,知彰化县,下车谒庙毕,视狱,问狱吏曰:“彼系囚者得无巨盗乎?”对曰:“小窃尔。”曰:“小窃何足系?”悉召于庭而纵之,各予十金,使治生。曰:“吾与汝约,再犯无赦。”亡何获一贼,讯之,则前所纵也。山语役曰:“初法必行,当杖毙之。”亡何复毙一贼,邑人惊骇,相戒曰:“是真健吏,毋犯法。” 亡何又获贼,方喝杖,见其面有泪痕,山曰:“犯法者死,何哭为?”对曰:“小人自知必死,适与母诀,故悲尔。”侦之,果有一妪之抱席哭者,将裹尸去。山曰:“渠有孝心,尚可改。”再予十金,且严饬曰:“汝持贩他方,求衣食,毋居此,为老捕捉也。”其人叩头去。
山为政谨慎,听讼时,但集两造于庭而判之,案无积牍。彰署固有私款,岁入数千金,山不受。言曰:“正供而外,则属横征,为民牧者岂可使民贫困乎?”巡道德文视彰,故事供帐甚奢,山不可,但馈米十石、羊四羫,文衔之。俄而檄下,命册丈田。山力争曰:“彰地初辟,半斥卤,与他邑异。前时清丈,曾留余地,以舒贫苦。今若再丈,将大病民,山不忍为也。”而文催愈急,邑人士谋赂万金以免,山不可。曰:“吾在此,断不使诸公贿上游也。”遽令夺镪橐归。文闻之,大怒,劾山私收采买。报罢,山被逮,邑人数万争揭竿逐委员,势汹汹。山挥手止,语且泣曰:“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杀我,非爱我也。”百姓曰若然则我等护公往鞫有不测愿同死甫登舟而担馈糗粮者投舱几满。
系省月余,福建将军谂其冤,请赦。召见,复原官,再迁滦州知州。将之任,途赴里门,见非故庐,不敢入。已而妻子出迎,曰:“嘻!此君前年罢官时,彰化士民送我家居此者也。”出券视之,购价万金。(出自《台湾通史》,有删改)
注解:①庙:妈祖庙
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初法必行,当毙之杖:用木杖
B.故事供帐甚奢故事:旧例
C.今若再丈,将大民病:使…生病
D.但馈米十石、羊四羫,文之衔: 不满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文催愈急诸百姓苟以我故抗王章
B.讯之,则前所纵。将大病民,山不忍为
C.然,则我等护公往鞫,今再丈,将大病民
D.毋居此,老捕捉也民牧者岂可使民贫困乎?

下列句子体现朱山是一位为政谨慎的健吏的一组是()
①小窃何足系②但集两造于庭而判之,案无积牍③初法必行,当杖毙之
④遽令夺镪橐归⑤邑人士谋赂万金以免,山不可⑥吾与汝约,再犯无赦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②③④ D.②⑤⑥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A.朱山任彰化县知县时,用杖打死小偷,县里人惊惧,互相告诫:朱山是一位真正的强健有力的酷吏!
B.朱山治政谨慎,每天两次到庭审理,因此案件没有积压。审理案件时有人私下送钱给他,朱山不接受。
C.朱山在做滦州知州时很得民心,因巡道德文陷害而遭到逮捕时,当地百姓纷纷誓死相护。
D.朱山不同意朝廷下达的造册丈量田地的文告,是因为曾经留有多余的土地如果再造册丈量,百姓就要多缴赋税 ,这将大大伤害百姓。

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3分)
百 姓 曰 若 然 则 我 等 护 公 往 鞫 有 不 测 愿 同 死 甫 登 舟 而 担 馈 糗 粮 者 投 舱 几 满。
翻译下面的句子。〔7分)
①侦之,果有一妪之抱席哭者,将裹尸去。山曰:“渠有孝心,尚可改。”
②诸百姓苟以我故而抗王章,是杀我,非爱我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