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认为,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所处的国际环境不同等许多特点,而是机械地照般日本的经验,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真正要义”是
| A.从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全方位的效法西方 |
| B.进行广泛的思想宣传和动员 |
| C.明治维新前,日本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 |
| D.推翻旧势力统治,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 |
“二战”爆发后,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们愿意看到德国人躺在坟墓里,更愿意看到俄国人躺在手术台上。”这说明丘吉尔
①既痛恨资本主义,也痛恨社会主义
②既反对法西斯主义,也反对苏联政权
③对德国人和俄国人同等仇恨
④站在英国垄断资产阶级的立场和反共、反苏的立场上
|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④ | D.①②③④ |
假如以“谁能有效控制海洋,谁就能取得战争胜利”为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下列史实中,不宜作为论据的是
| A.中途岛之战 | B.日德兰海战 | C.中日甲午战争 | D.不列颠之战 |
1940年德国在西线占领的国家有
| A.奥地利捷克丹麦挪威卢森堡 | B.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比利时 |
| C.波兰丹麦挪威卢森堡荷兰 | D.丹麦 挪威 卢森堡荷兰苏联 |
下列关于 20世纪30年代局部的反法西斯战争没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战后的掠夺性和约给战败国埋下了“复仇 ”隐患 |
| B.战胜国的绥靖政策助长了轴心国的侵略气焰 |
C.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弱小,未 能制止法西斯侵略 |
| D.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未能协调一致,制裁和制止法西斯侵略 |
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
|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