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李鸿章《论试办轮船招商》中说:“目下既无官造商船在内,自无庸官商合办,应仍官督商办,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由此萌发 |
| B.纯封建官办工业发展日盛 |
| C.洋务企业创办方式有所变化 |
| D.民用工业将取代军事工业 |
徽商兴盛于明代,清乾隆末年处境愈来愈困难,鸦片战争后加速衰败。徽商的经营理念是“贾道儒行,以人为本”,该理念反映了
| A.传统商业和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 |
| B.传统文化与近代侵略势力的结合 |
| C.传统商业与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 |
| D.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势力的结合 |
战国李悝制定了《法经》,法国孟德斯鸠撰写了《论法的精神》,这两个“法”对君权的影响
| A.基本一致 | B.正好相反 |
| C.相辅相成 | D.继承发展 |
清朝文人赵翼在《论诗》中说:“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诗经》和“楚辞”分别是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奠基之作。若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两者应分别列入
| A.经部、集部 | B.经部、史部 |
| C.子部、集部 | D.经部、子部 |
在历史学科的研究性学习中经常出现的错误是,使用单一或不充分的论据得出普遍性的结论。下列选项中没有这类错误的是()
| A.商周遗址中出土了青铜农具,说明当时农业中普遍使用青铜工具 |
| B.阿里仿效欧洲国家建立了行政机构,表明埃及成为现代资本主义国家 |
| C.1841年-1903年清朝关税在总税收中所占比例从11%增至32%,说明清朝财政收入的结构发生变化 |
| D.赫鲁晓夫时苏联谷物年均产量与1945—1953年相比增加了62%,说明苏联工农业比例失调问题得到解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