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假如你是空气质量观察站的人员,发现一些建筑物外墙的石灰石正不断剥蚀。请根据这一情况,探究石灰石不断剥蚀的原因。
(1)你假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你作出上述假设的根据是什么?                                      
(3)作为空气质量观察员,你打算设计怎样的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

科目 化学   题型 简答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结合下列图示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下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应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3)F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G实验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是,故 C O 2 可用于
(5)常温下,硫化氢( H 2 S )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实验室可用硫化亚铁( F e S )固体和稀硫酸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F e S + H 2 S O 4 = H 2 S + F e S O 4 .实验室制取硫化氢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依据是

铝、铁、铜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金属。
(1)铝制品具有很好的耐腐蚀性能,原因是
(2)铁生锈的条件是,生活中防止铁生锈的方法有
(写一种即可)。
(3)高炉中以赤铁矿(主要成分氧化铁)为原料炼铁的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为探究铝、铁、铜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甲、乙、丙三位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金属片已打磨),如图所示:

①甲同学根据铜片表面无变化的现象,判断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 l > F e > C u
②乙同学只用一支试管,取一次稀盐酸也能证明 A l > F e > C u 。他在稀盐酸中插入金属的顺序为:,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丙同学把一定量的铁粉放入 C u C l 2 A l C l 3 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6分)化学与能源、环境关系密切。请你用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化石燃料包括煤、、天然气。
(2)煤的气化是高效、清洁利用煤的重要途径。可将煤炼成焦炭,再将焦炭在高温下与水蒸气反应,得到 C O H 2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基本反应类型是
(3)化石燃料燃烧时会产生 S O 2 气体, S O 2 气体的大量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4)化石燃料是不可再生的能源,可开发和利用的新能源有(写一种即可)。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 C 0 2 H 2 可以按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用 C 0 2 H 2 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下列物质中的(填字母)。

A. 甲酸( C H 2 O 2 ) B. 乙酸( C 2 H 4 O 2 ) C. 乙醇( C 2 H 4 O ) D. 丙酮( C 3 H 6 O )

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事实:
(1)用木炭作燃料:
(2)生石灰可用作食品干燥剂:
(3)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通过对化学的学习,你已掌握了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规律,请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 a 的仪器名称是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D (填字母,下同)。
(3)实验室用锌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可用于制氮肥、硝酸、药物和染料等。
①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氨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
②工业上用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N 2 + 3 H 2 = 高温 高压 催化剂 2 N H 3 )。实验室模拟合成氨气的流程如下:

流程中"气体的混合"是在 F 装置中进行的, F 装置的作用有三个:一是将氮气和氢气干燥;二是使氮气和氢气充分混合;三是,从而提高氮气和氢气的利用率。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